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克隆果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全长基因序列,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dFR1。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果蝇FGFR-1基因全长序列,克隆人载体pT—Adv,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挑选白色菌落行酶切鉴定及测序。重组质粒pT—Adv/FGFR-1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命名为pdFR1,挑选白色菌落行酶切鉴定。结果pT-Adv/FGFR-1测序结果与GenBank完全一致,pdFR1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酶切片段与预期值相符。结论克隆了果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全长基因序列,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dFR1,为完善异种分子疫苗免疫理论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改变,作者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水中和空气中经历6天的血凝块和保存不同时间的血纱布上红细胞的形态。发现在水中和空气中经历了6天的红血球形态保存较完整,红细胞直径为548~588μm。在保存长达14年的血纱布上的红细胞明显变形,有的出现破碎,但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识别红细胞膜的结构。作者对扫描电镜下的红细胞的形态和法医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CPB)中小剂量抑肽酶对全身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8例首次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各14例,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后1h及24h用免疫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和CD18的表达.结果CDllb/CD18的表达与CPB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4、0.538,P<0.05),CPB结束后1h及24h对照组CD11b的表达较麻醉诱导前及同时点的抑肽酶组明显上调(P<0.05);CD18的表达仅在CPB结束后1h明显上调并高于抑肽酶组(P<0.05),CPB结束后24h表达下调有所缓解,但仍高于麻醉前基础值(P<0.05).结论CPB所致的炎性反应可能与转机时间有关,小剂量抑肽酶对CPB术后CD11b/CD18表达增加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7β-雌二醇非基因组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精子经各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处理后,再用10-6 mol/L非透膜性偶联牛血清白蛋白雌二醇(E2-BSA)处理精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蛋白的激活情况,探讨雌激素对人精子功能的非基因组调节效应的机制.结果 用腺苷酸环化酶特异性抑制剂SQ22536、磷脂酶C(PL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特异性抑制剂Genistein处理精子后均明显抑制E2-BSA引起的精子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P<0.05).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到精子经10-6 mol/L E2-BSA处理后,PLC和蛋白激酶C(PKC)均被激活,并且传统雌激素胞浆受体阻断剂tamoxifen不能抑制PLC的激活.结论 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腺苷酸环化酶、PLC或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对人精子功能调节的非基因组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s)、细胞周期、成骨分化能力和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选用3月龄和6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动物实验分为4组:(1)3月龄正常组(control-3);(2)3月龄卵巢切除组(OVX-3);(3)6月龄正常组(control-6);(4)6月龄卵巢切除组(0VX-6)。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别获取各组MSCs,体外培养,选用第3~4代MSCs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CFU—Fs;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D)。加入成骨诱导剂,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检测法(IFCC推荐法)检测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 phatase,ALP)分泌量;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骨钙索(Osteocalcin,OCN)分泌量;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加入成脂诱导剂,油红O染色观察MSCs内脂滴形成;RT-PCR方法检测MSCs脂蛋白脂酶(1ipoprotein lipase,LPL)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OVX-3组和OVX-6组CFU—Fs、PI值明显降低(P〈0.05),AI值明显增加(P〈0.05);OVX-6组CFU,Fs、PI值的降低和AI值的增加都明显大于OVX-3组(P〈0.05)。成骨诱导表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OVX-3组和OVX-6组ALP、BGP分泌量以及钙结节形成的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OVX-6组的降低最为明显。成脂诱导表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OVX-3组和OVX-6组,LPL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OVX-6组LPL mRNA的表达量的增加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MSCs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下降,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增强,其中60VX组MSCs的变化最明显。提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降低和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增强,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细胞DNA含量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大肠癌DNA倍体与临床分期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仪对8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大肠癌标本细胞DN 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本组病例中41例(47.7%)为二倍体;45例(53.3%)为非二倍体.DNA倍体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无关,但与Dukes'分期相关,Dukes' A期肿瘤病例DNA二倍体比Dukes'B、C、D期肿瘤病例更常见;Dukes' B~D期肿瘤病例之间DNA倍体分布无明显差异;局部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病例DNA非二倍体更常见.提示DNA倍体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和检测细胞凋亡;以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为细胞染色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处理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1.5625、3.125、6.25、12.5、25、50、100μmol/L)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24、48和72小时后,细胞生长活力明显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典型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亚G1峰的测出、梯形条带的显现共同证实了二磷酸氯喹能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Rhodamine 123染色显示二磷酸氯喹处理的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强度下降。结论:二磷酸氯喹对K562细胞有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PA)、曲古抑菌素(TSA)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它们同全反式维甲酸(ATRA)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集落抑制试验等方法观察VPA,TSA以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不同浓度或不同组合条件下对HL-60细胞和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分化抗原检测、细胞周期测定、联合NBT与MTT还原试验计算A(NBT)/A(MTT)值等方法分析细胞的分化或凋亡特点.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体系中,VPA对HL-60细胞的IC50值低于对K562细胞的IC50值.ATRA能明显增强VPA、TSA对HL-60细胞以及VPA对K562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HL-60经VPA处理后出现粒系表型,NBT还原率增加,CD11b表达增强,而K562细胞未显示分化迹象.结论:VPA和TSA抑制HL-60细胞增殖,VPA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这些作用均能被ATRA增强;VPA和TSA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弱,不能诱导K562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CD5 4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 (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10例正常人和 3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sICAM - 1和IL - 8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 (6 8 5 3± 8 78)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 - 8水平显著增加 (14 2 36± 19 86 ,P <0 0 5 )。 (2 )与正常对照组 (118 32±13 4 1)相比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细胞粘附分子sICAM - 1水平显著增加 (179 35± 2 9 76 ,P <0 0 5 )。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增加。提示血清IL - 8和sICAM - 1水平 ,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同时可能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2000~2001年本院住院的7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CAM-1、VCAM-1、GM-CSF和IL-8的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