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9篇 |
免费 | 155篇 |
国内免费 | 1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7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35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317篇 |
内科学 | 306篇 |
皮肤病学 | 127篇 |
神经病学 | 195篇 |
特种医学 | 1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75篇 |
综合类 | 914篇 |
预防医学 | 488篇 |
眼科学 | 116篇 |
药学 | 354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429篇 |
肿瘤学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68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210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80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44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女性,73岁,因右小腿上段肿胀伴疼痛5月余入院。患者7个月前不慎摔倒,右侧肢体着地,当时感右膝轻度疼痛,无红肿及肿块出现。2个月后再次摔倒,双膝着地,随即感右膝明显疼痛,局部肿胀,自触及肿块,有压痛伴行走障碍。入院体检:右膝外侧轻度隆起,触及4×3cm肿块,压痛,活动度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甲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甲醛(0、5、10、20、40、80μmol/L)下;同时以过氧化氢为阳性对照组,抗氧化药物维生素C为保护组。24h后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含量,观察甲醛是否对内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及维生素C对甲醛损伤的内皮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 甲醛能抑制细胞的生长活性,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甲醛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甲醛诱导细胞外丙二醛的生成,且其含量随甲醛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维生素C能降低甲醛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降低细胞外MDA含量。结论 甲醛能诱导内皮细胞产生损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增加内皮细胞产生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有关。抗氧化刺维生素C能减轻甲醛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3.
魏家让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4,(1)
肺动静脉瘘少见,现将手术病理证实的二例报告于后: 例一:女,14岁,自一岁起哭时唇发紫,三岁后加重且变为持续性,多处求医均诊断为肺结核、先心病。体查:发育营养尚可,BP:15/9kPa,全身皮肤粘膜明显紫绀,有杵状指,心界不大,各瓣膜无杂音,肩胛下角区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闭合复位23例,切开复位9例。结果:随访半年以上23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应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5.
76.
77.
血清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不同组别血尿酸、总胆红素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尿酸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总胆红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血尿酸、总胆红素有关。结论:血尿酸升高、总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是冠心病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射频电流对犬右心室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为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心动过速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8只犬的右室游离壁外膜用射频电流(20W、30s)进行消融。于放电前、放电后即刻及放电后30min,用Franz导管记录距放电点不同距离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MAP),测其振幅(APA)、时程(APD80)以及最大上升速率(Vmax),比较放电点,肉眼观测损伤边缘(距放电点约6mm)及正常区参照点(距中心2:0mm)各点在不同时间内右心尖的刺激信号至上述3点局部MAP0相的时间。结果 1.放电点心肌细胞APA明显压低,随放电点距离的逐渐增加,APA逐渐升高,直至正常。在放电后30min与放电后即刻比,APA变化不显著。2.放电前后各点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变化(放电点243.13±35.15对244.38±34.38XTaS;边缘点242.50±37.80对245.00±33.91ms,对照点为237.50±36.15对238、13±35.25ms,P>0.05).3放电后放电点及损伤边缘点Vmax下降(P<0.01),放电后即刻及30rain时各点Vmax无明显变化(P>0.05)。4.右童心尖刺激信号至损伤中心、边缘点MAP0相的时间延长(放电点为22.50±6.55ms对35.63±7.76ms,P<0.001;边缘点为23.75±7.91ms对31.884±9.61ms,P<0.01)。结论 射频能量在破坏及损伤心肌组织的同时,也会改变损伤区周围细胞电生理学特性,使损伤区心肌细胞的传导受到抑制。本研究为射频消融术后一些旁路发生递减传导等现象提供电生理学基础,并为解释旁路在消融术后恢复传导等现象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9.
80.
本文对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真布")患者用五味甘露汤和藏药口服进行治疗,按照藏医护理规程,观察患者在浴前、浴中浴后的不适反应、生命体征变化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论有效率95.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