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6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5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04篇 |
口腔科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252篇 |
内科学 | 256篇 |
皮肤病学 | 102篇 |
神经病学 | 151篇 |
特种医学 | 1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18篇 |
综合类 | 757篇 |
预防医学 | 375篇 |
眼科学 | 95篇 |
药学 | 28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47篇 |
肿瘤学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73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浆抗原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844G→A多态性与不稳定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UAP患者121例(UAP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08例(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其血浆PAI-1抗原水平。PCR扩增特定DNA片段,XhoI酶切和琼脂糖电泳确定基因型。结果:UAP组血浆PAI-1抗原水平为(68.15±45.2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9±20.62)μg/L(P<0.01)。血浆PAI-1抗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39熏P<0.05),与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正相关,r分别为0.147,0.151,0.144(P<0.05)。AA、AG、GG3种基因型在2组间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A等位基因与较高的血浆PAI-1抗原水平有关。UAP组AA及AG基因型者血浆PAI-1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844G→A基因多态性与UAP无关,但A等位基因携带者存在较高的PAI-1血浆抗原水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巩膜外植入神经生长因子(NGF)药膜后其眼内的药代动力学改变,研究该药膜是否有缓释效果,改善NGF给药途径。方法筛选与NGF有亲和力的胶原组织,制成具有单向缓释功能的药膜,将其植入健康白兔巩膜表面,用ELISA法测定并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时间点玻璃体内NGF质量浓度的变化,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在药膜植入后2~15d内N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8d降至正常。第3d达到峰质量浓度20·91ng/ml,半衰期约7·41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8为232·78801ng·d/ml。结论自制NGF药膜可缓释进入玻璃体,其峰浓度较高,消除半衰期较长,质量浓度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的要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110例(110眼)的临床结果,对术中处理裂孔边缘粘连牵引、重水应用、气液交换吸出网膜下液、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惰性气体充填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性研究。结果1.行施玻璃体手术后裂孔封闭视网膜脱离复位一次性成功者共93例(84.6%)。其中5例因裂孔封闭不全随即再次手术治愈。12例在随访中发现有新裂孔形成,视网膜再脱离,7例接受再次手术治愈。2例激光光凝治愈。2.术中42例用重水压平视网膜行裂孔边缘处膜切除,其中35例治愈(83.3%);68例直接行膜切除松解牵引灶,其中58例治愈(85.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x2=0.072P>0.05)。3.在裂孔处行气液交换内放液,其中47例全气液交换40例治愈(85.1%);63例行部分气液交换以裂孔贴附为准,其中53例治愈(84.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x2=0.13P>0.05)。4.气液交换后用激光封闭裂孔34例,其中24例治愈(70.58%),用巩膜外冷凝法76例,其中69例治愈(90.78%)。二者相比冷凝的效果好(x2=5.48P<0.05)。结论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手术重点在切除裂孔边缘粘连牵引,应用重水和气液交换以裂孔贴附为度。冷凝比激光封闭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4.
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KAI-1和OP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组织中KAI-1和OPN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20例骨软骨瘤和55例骨恶性肿瘤经脱钙后常规制作石蜡包理切片,KAI-1和OPN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20例骨软骨瘤KAI-1阳性19例(95.0%)、OPN阳性2例(10.0%),55例骨恶性肿瘤KAI-1阳性28例(50.9%)、OPN阳性30例(52.7%),差异均存在高度显著性(P<0.01);KAI-1和OPN在不同类型骨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学分级I级和未转移骨恶性肿瘤KAI-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II级、III级及转移病例(P<0.05或P<0.01),组织学分级I级和未转移病例OP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III级和转移病例(P<0.05);KAI-1和OPN在骨恶性肿瘤中表达呈高度负相关。结论KAI-1和OPN表达可能是反映骨恶性肿瘤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65.
6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不恰当的治疗易遗留肘关节曲伸功能障碍、肘外翻畸形及筋膜室综合征等,我院自2001年8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58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就治疗情况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耳蜗的广泛应用,人们试图通过人工视觉的方法治疗某些致盲性疾病。目前人工视觉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下芯片,替代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中光感受器所丧失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视网膜可以诱发皮质电位。人工视觉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辨别方向和简单的图形轮廓,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藏药佐太对西红花苷-1 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对照组 (连续 ig 生理盐水 7 d) 和实验组 (连续 ig 佐太混悬液 7 d 或 21 d) 大鼠按 5 mg/kg 剂量 im 西红花苷-1 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大鼠血浆中西红花苷-1 的质量浓度,DAS 2.0 软件计算各组大鼠西红花苷-1 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实验组大鼠分别按 10 mg/(kg?d) 连续 ig 佐太 7 d 和 21 d 后,西红花苷-1 的药动学特征发生明显变化,AUC、Cmax和 MRT 显著大于对照组,而 CL 和 Vd 显著小于对照组,并且随着佐太用药时间的延长,西红花苷-1 的 AUC 增大。结论给予佐太后西红花苷-1 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显著增多、消除显著减慢。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前路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1例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随访,平均27个月,复查X线片,椎间植骨融合,无复发。11例后凸畸形部分矫正19,°内固定无断钉及螺钉拔出。结论:对有适应证的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对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部分矫正畸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