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4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108篇 |
口腔科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498篇 |
内科学 | 375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80篇 |
特种医学 | 1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32篇 |
综合类 | 1147篇 |
预防医学 | 540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421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90篇 |
肿瘤学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233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82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纳入59例行单侧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将患者分为服药组(29例)和未服药组(30例),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及12个月行CDFI检查,记录椎动脉起始段及椎间隙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os,PSV IV),计算PSVos/PSV IV,以DSA显示支架内狭窄率〉150%者为术后再狭窄,比较分析两组问再狭窄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术后6个月,服药组和未服药组的再狭窄率分别为20.7%(6/29)和3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未服药组再狭窄率(50.0%)明显高于服药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PSVos及PSVos/PSV IV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未服药组较服药组患者的PSVos[(187±18)、(179±20)cm/s]和PSVos/PSV IV(3.93±0.59,3.24±0.48)相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未服药组较服药组患者的PSVos[(209±21)cm/s、(159±16)cm/s]和PSVos/PSV IV(4.34±0.65、2.86±0.36)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评估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可影响病变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2.
全脑血管造影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经过近20年来的飞速发展已日益普及。但一些相应的并发症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皮质盲就是较罕见的并发症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在2009年9月——2010年12月共行全脑血管造影4000例,其中出现皮质盲4例,发生率为0.1%。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98例冠心病病人(合并高血压28例,血压正常者70例)和78例非冠心病病人(合并高血压22例,血压正常者56例)的血清TGF-β_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心病血压正常组、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_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高血压影响因素后,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0.05)。TGF-β_1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及血管狭窄因素均可影响血清TGF-β_1的水平,且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血清TGF-β_1水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作为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与同侧脑缺血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从PubMed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2006年9月同侧脑缺血与IPH相关性研究的英文文献,通过比较这些文献研究中有症状与无症状人群IPH的发生率,阐明IPH在脑缺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个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并对效应值(优势比,OR)和研究间异质性进行评价。结果共31项研究被纳入此项Meta分析。各项研究间OR值变异很大。总体上,有症状组IPH发生率(46.6%)显著高于无症状组(36.0%),随机效应模型下OR值为2.25(95%CI:1.57~3.22,P<0.000 01)。但同质性分析提示,各项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P<0.000 01)。亚组分析发现,采用显微镜检方法定义IPH的研究、阳性结果、小样本研究、早期发表的研究(1995年之前),及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间颈动脉狭窄程度不等的研究,均存在高度异质性。大样本、近期发表(1995年以后)、采用大体形态学观察方法定义IPH、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相等的研究,未发现同侧脑缺血发生与IPH有相关性。此外,研究中定义和评价IPH的方法变异很大。IPH时程、大小、数目和位置等研究报道较少,且变异亦很大。有些研究未控制混淆因子和选择偏倚。结论尽管统计学结果提示,IPH参与脑缺血的发生机制,但由于研究中存在高度异质性和潜在发表偏倚,统计学结果可信度受到质疑,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IPH在脑缺血症状发生中的作用。为了准确评价IPH在脑缺血发生中的机制,尚需要进行大样本、前瞻性、设计严密、统一IPH定义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何萍凌彩坚黄丹黄兰秀黄青群凌玲 《护理研究》2012,(8):2142-2143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将100例重度痔择期行PPH术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PH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冰冻塞肛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冰冻塞肛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黄炎于洋张文志贺瑞胡业丰许翔尤涛李旭段丽群李钟奇孔雷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4):444-448
目的研究安徽省江淮地区椎体结核流行特点,为椎体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椎体结核患者资料。无菌采集患者椎体结核脓液、坏死骨组织,并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倍比梯度稀释法测定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PCR扩增对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88例椎体结核患者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20~84岁,平均59.14岁。按发病部位分布:胸椎结核40例,腰椎结核26例,脊柱结核16例,颈椎结核3例,胸腰椎结核1例,椎体病变1例,椎间隙结核1例。年龄分布:≤20岁2例,21~岁4例,31~岁3例,41~岁11例,51~岁18例,61~岁30例,71~岁17例,>80岁3例。88例患者病历显示在临床症状上有87例患者有颈、胸、腰椎疼痛,49例患者间断盗汗和35例患者低热;体征上82例存在扣压痛,79例患者腰背部活动受限,31例患者存在畸形;血沉46.19±25.56 mm/hr,C反应蛋白4.97±6.92mg/L。88例患者中分离出耐药菌的患者24例,敏感菌的患者64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乙硫异烟胺和帕司烟肼耐药菌分别为16、10、8、6、5和2株。单一耐药株12株,双重耐药株6株、三重耐药株4株、五重耐药1株和六重耐药1株。分离出耐药菌患者占颈、胸、腰椎疼痛患者中27.59%,盗汗患者中20.41%,低热患者中22.86%,畸形患者中29.03%。颈、胸、腰椎疼痛,盗汗,低热和畸形症状与分离出的结核杆菌是否耐药无相关性。69株属于"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结论 61~70岁是椎体结核发病高峰,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链霉素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时需谨慎用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卒中绿色通道收治的行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距最后正常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等。收集手术相关资料,包括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M2段)、是否术前静脉溶栓、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以及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前及术后3 d内行头部CT平扫及CTP。通过CTP图像识别灌注异常区,灌注异常表现为缺血区域脑血流量(CBF)减低、伴或不伴脑血容量(CBV)减低,且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max)延迟。比较手术前后灌注异常区范围及各灌注参数相对值[病变侧数值除以健侧数值,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残余功能相对达... 相似文献
998.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及组织胶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EVL和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栓塞术治疗及随访情况,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为100.0%(145/145),早期再出血率为1.8%(8/452),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26/452),并发症发生率为12.4%(56/452)。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32.5%(145/446)和40.4%(180/446);组织胶栓塞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32.5%(136/419)和27.4%(115/419)。426例随访9—37个月,平均18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10.1%(43/426),6个月生存率为97.9%(417/426),1年生存率为89.9%(383/426)。结论EVL及组织胶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较好,两者联合治疗操作简单、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既可以用于急诊止血,也可用于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999.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其中6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分析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308例中,255例单纯狭窄的病例手术获得全部成功,53例完全闭塞或近全闭塞的患者中,5例血管再通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8.4%。②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患者有14例(4.5%),其中,死亡4例(1.3%),脑梗死7例(2.3%),脑出血3例(1.0%);脑神经损伤的有10例(3.3%),心肌梗死2例(0.6%),心绞痛2例(0.6%),心力衰竭2例(0.6%),心律失常8例(2.6%),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精神症状的有20例(6.5%)。③299例获≥1个月的随访,平均25.7个月。11例(3.7%)发生再狭窄,其中10例(3.3%)发生时间为1年左右。有2例(0.7%)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均为再狭窄的患者。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198,95%CI:1.237~14.676)及mRS评分≥3分者(OR=11.707,95%CI:3.101~44.193)是导致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EA能有效地防治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发作风险。吸烟和术前mRS评分≥3可以增加CEA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00.
蜈蚣为祛风定惊,攻毒散结之品,临床广泛用于: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痈疮肿毒,以及皮肤病等症,均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具有抗肿瘤、止痉、抗真菌等作用,长期使用对肝脏有损害。[1]但对其毒性大小、强弱认识不足;临床应用量以条和克并存,计量标准不统一,加上有无去头足,造成用量差异极大;临床实际使用中对去头足或用全体有争议,去还是留常不一致。查阅药典和众多的教科书,蜈蚣皆以性味辛温有毒,用法皆去头足,用量1~3g。而《医学衷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