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与椎体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发生于胸腰椎的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对于病灶切除后的椎体缺损,已有不同生物材料的椎体替代物用于临床,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此病的临床应用还鲜有报道.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术后椎体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5例,全部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伤口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全部痊愈,脊髓功能得到恢复,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提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后椎体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椎体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82.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的滑膜慢性病变,多见于膝关节,髋关节十分少见。我院近期收治3例髋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前均误诊为髋关节结核,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该病。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与X线表现同早期髋关节结核有许多相似处,临床上不易区分而致误诊。但此病病程多较长,发展较慢,无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上遇见防关节此类病变及实验检查结果,应高度怀疑该病.文献报道关节穿刺时诊断有一定价值,确诊则需要滑膜的组织学检查。关于治疗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外伤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行ACDR的外伤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y index,N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摄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颈椎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motion,ROM)。结果所有患者经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术后随访各时间点的JOA评分、NDI评分、手术节段ROM以及颈痛、上肢痛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X线片示椎间高度、椎间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下沉等并发症。其中1例在术后42 d摄X线片时发现人工椎间盘假体前移1 mm,至末次随访时假体前移距离未明显增加;余7例未发现假体位移、松动。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ACDR治疗外伤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4.
欧云生  安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8):2223-2225,2239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高选择性NSAIDs(塞来昔布)对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跟腱切除术诱发wistar大鼠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OA),分4组,每日给赛来昔布24mg/kg(CE组)、布洛芬72mg/kg(IBP组)、吲哚美辛9mg/kg(IN组)及生理盐水(NS组)。观察3、6及9个月后关节软骨组织学、蛋白多糖(PG)含量、Ⅱ型胶原表达及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E、NS组软骨表现为OA的渐进过程,CE组改变较NS组轻;IN组软骨损害明显重于NS组;IBP组介于两者之间。CE明显增加OA软骨基质PG含量;IBP的短、中期应用对PG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其长期应用减少PG含量;IN明显减少PG含量。CE、IBP促进OA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IN抑制Ⅱ型胶原的表达。电镜观察:CE组、NS组的软骨细胞表现类似,但CE组可见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IBP组:细胞周晕逐渐消失,核染色质结构模糊;IN组:软骨细胞的电子密度明显增加、溶解性坏死多见。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大鼠OA关节软骨的退变,对退变的关节软骨可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临床实习是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一座桥梁。近年来由于就业、考研、医疗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给临床实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急剧下降,这些因素成为临床教学中普遍存在和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DLSS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症状视觉模拟评估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冠状位Cobb角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27±3.78)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7.00±0.90)分,ODI评分(70.61±7.29)%,Cobb角(20.58±9.96)°;末次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3.00±0.97)分,ODI评分(31.42±9.22)%,Cobb角(6.12±3.22)°,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72.73% 。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无断裂,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DLS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临床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1具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计算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外偏角α、最大外偏角β和最大后倾角γ;21具寰枢椎标本摄正、侧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此术式中螺钉走行的α、β和γ,将标本上所测的数据与在X线片上测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并在标本上模拟这一术式。2004年10月~2006年7月,此术式应用于临床治疗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0~55岁;病程3~24个月。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2例。术后摄X线片及CT。结果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反正弦原理,由各个测量指标计算出的α、β及γ,与在X线片上所测量出的α、β及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将数据合并后α为14.0±1.6°,β为30.0±2.3°,γ为29.0±2.9°。模拟术式中实际应用角度:α为11.2±1.6°,β为28.8±2.3°,γ为29.3±2.9°。所有寰枢椎标本经固定后肉眼观察螺钉全部位于寰枢椎中,未出现螺钉穿出寰枢椎椎体外和寰椎侧块上、椎管内及损伤椎动脉。X线片示所有螺钉均位于理想位置。临床应用5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及CT均示效果良好;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C级1例,D2级1例,D3级3例。结论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采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则是安全可行的;但只能使寰椎在复位的位置获得暂时稳定,尚需一期或二期加行后路寰枢植骨融合,以达到永久的牢固固定。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回顾性观察自体颗粒植骨和髂骨块植骨在后路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行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按植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颗粒组31例,髂骨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VAS、ODI评分、神经功能恢复,在影像学资料上记录两组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的改善及末次随访时的丢失、植骨融合时间。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15~38)月,颗粒组手术时间(194.2±34.9) min、术中出血量(282.2±130.0) ml、植骨融合时间(5.8±1.0)月均优于髂骨组(240.0±61.5 min、540.7±276.6 ml、8.3±3.6月)(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颗粒组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丢失稍大于髂骨块组,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和髂骨植骨相比,颗粒骨植骨方便易行,术中出血少,植骨融合快,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89.
欧云生  安洪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2070-2072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塞来昔布、布洛芬、吲哚美辛对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跟腱切除术诱发Wistar大鼠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OA),分为4组,每日给赛来昔布24 mg/kg(CE组)、布洛芬72 mg/kg(IBP组)、吲哚美辛9 mg/kg(IN组)及生理盐水(NS组)。观察3、6、9个月后关节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1)CE对OA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无明显影响;(2)IBP可促进OA软骨细胞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胶原合成量增加;(3)IN可抑制Ⅱ型胶原的表达,促进OA软骨细胞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论长期应用CE对关节软骨胶原代谢无明显影响;IBP不仅促进软骨细胞Ⅱ胶原的表达,亦促进软骨细胞异型胶原的表达;IN可能会加剧关节软骨胶原代谢的损害。  相似文献   
90.
骨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对技术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外伤以及自然灾害等事件中,骨科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骨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期限为1年,其中在骨科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生普遍感觉骨科专业性太强,上手术台后对很多专科手术器械、内固定材料都感到很陌生,进科室后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学。鉴于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探讨医学本科生在骨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