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51.
胸腰椎后凸畸形是一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方法,目前多主张Ⅰ期后路截骨矫正畸形。根据截骨方式和范围不同,后路截骨矫形可分为椎弓楔形截骨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和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在此基础上各种术式有不同改良。本文将其适应证、优缺点、疗效及并发症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讨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矫形、结合n-HA/PA66人工骨粒植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2~20岁,平均15.2岁;主弯Cobb 角为40°~63°,平均为51.4°.本组患者的Lenke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1例,Ⅴ型1例.21例患者均采用经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侧凸Cobb 角为5°~31°,平均13°,平均矫正率为79%,21例患者植骨后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术后近期随访以及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3.4%,术后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患者可参加一般性体育锻炼,且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及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IS患者,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率,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可用于AIS患者的后外侧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应用“漏斗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21例AIS,在手术矫形过程中,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采用“漏斗技术”,记录置入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对术中确信度不高的胸椎椎弓根置钉行三维C臂...  相似文献   
54.
刘建文  欧云生  蒋电明  赵增辉 《重庆医学》2012,41(10):973-974,977,104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川芎嗪(TMP)的玻璃化保存液对大鼠施万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便获得川芎嗪的最佳浓度。方法 20只SD大鼠,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共40条),将其随机分成A、B、C、D、E组,每组8条,分别用含不同浓度川芎嗪的玻璃化保存液在-20℃保存3周(A组:0mg/L、B组:80mg/L、C组:160mg/L、D组:320mg/L、E组:640mg/L)。3周后取神经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D组神经施万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其余各组施万细胞凋亡数量,A组神经施万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施万细胞凋亡数量;D组Bcl-2的阳性表达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余各组,A组Bcl-2的阳性表达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余各组;D组Bax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A组Bax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川芎嗪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而有效抑制施万细胞的凋亡,在-20℃含川芎嗪的玻璃化液保存大鼠坐骨神经,川芎嗪的浓度以320mg/L最佳。  相似文献   
55.
1前言 髓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40年德国骨科医师Kuntscher设计V形钉,治疗成人长骨干中上段横型或短斜型骨折,创立髓内夹板的生物力学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长骨髓内固定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改进固定器械,扩大髓内钉的适应证.胫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胫骨骨折最常发生于骨的远侧2/3[2].胫骨位置表浅,开放性骨折相对较多.所有开放性骨折中,胫骨占63%[3].胫骨干骨折的髓内固定治疗方法众多,常用的治疗方法有Kuntscher钉、弹性可屈钉、带锁髓内钉等,各有其优点及不足之处.胫骨骨折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有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4,如何减少肢体伤残和功能障碍,用什么方法治疗胫骨骨折最好,一直是骨折治疗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6.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32岁。右侧臀部不适 6年 ,伴逐渐增长的包块 1年。在外院行臀部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臀部包块巨大 ,伸入盆腔无法切除。遂仅缝合切口置引流条 ,4h后急诊入院。查体 :右臀部肿胀严重 ,伴右下肢坐骨神经支配区域麻木 ,右侧臀部约 15cm“Y”形切口 ,明显膨隆 ,扪及约 8 0cm× 7 9cm包块 ,边界欠清 ,不能推移 ,张力高 ,质韧 ,压痛不明显 ,右髋关节过伸受限 ,Tinle征 (- ) ,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痛觉减退 ,伸踝及屈踝肌力正常。拆除切口缝线 ,放出积血约 5 0ml,疼痛缓解。彩超示 :右侧臀部肌层深面探及 7 0cm× 7 0cm× 9 0c…  相似文献   
57.
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的安全性。方法 :全组 16例 ,平均 4 5岁。其中胸椎结核 7例 ,胸腰段结核 5例 ,腰椎结核 4例。采用经胸或腹膜外入路 ,彻底清除病灶 ,髂骨椎间植骨融合 ,同期内固定。应用TSRH 8例 ,Ventrofix 3例 ,Z -plate 5例 ,术后卧床 8周 ,不需支具外固定 ,抗结核治疗 12~ 18月。结果 :平均随访 19个月 ,疗效满意 ,伤口均一期愈合 ,脊柱后凸畸形改善 ,矫正角度 13°;无植骨块松动脱落 ,无内固定器械断裂 ,结核病灶愈合 ,无结核局部复发 ,无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内固定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在结核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月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5岁,平均35.5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CT片及神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50~200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200~700 ml,平均450ml。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5个月。所有患者伤椎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随访3~6月时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随访中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神经功能获得1~2级恢复,平均提高1.5级。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者钛笼下沉等并发症,患者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度好,邻近节段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征象。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钛笼椎体间支撑植骨内固定术能有效的恢复脊柱生理曲度,能达到椎管充分减压和前中柱的支撑重建,同时保留伤椎相对正常的中下份椎体及下位未受损伤的椎间盘,降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59.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后可能导致术后腰椎失稳,而且椎板缺损区易形成大量的瘢痕组织,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卡压神经而引起严重的疼痛。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重建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12例进行随访。男8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6岁。重建节段:L21例,L33例,L44例,L4-L52例,L52例。1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2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及膀胱功能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通过影像学检测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12例患者获7~9年随访。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36±3.20)、(25.09±2.07)、(27.73±0.65)分;腰椎管狭窄节段术前椎管矢状径为(13.7±0.9)mm,末次随访时为(33.9±1.8)mm。术前、术后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内固定在位,无松动及断裂情况;CT检查示椎管明显扩大,形态良好,未见塌陷;CT三维重建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愈合良好,椎管后壁结构完整、稳定;MRJ示椎管内无明显瘢痕形成,神经根、硬膜囊膨胀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能有效防止椎管内瘢痕形成,恢复椎管结构。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合并严重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3月,后路应用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共26例。纳入标准:①胸腰椎单一节段骨折脱位,骨折椎体上份骨结构压缩或者爆裂程度<1/3,椎体中下份骨结构基本正常;②合并损伤节段的椎间盘损伤。评估患者的临床资料:AO分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ridwell椎间融合、伤椎后凸角、伤椎椎体高度。结果:AO分型:B型骨折20例,C型骨折6例。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除16例A级损伤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VAS由术前(9.00±0.76)改善至术后1周(5.18±1.43),末次随访为(0.74±0.57)。23例患者椎间植骨达到Ⅰ级愈合,另3例在末次随访时达到Ⅱ级愈合。术前伤椎高度为(84.27±5.27)%,恢复至术后1周(97.38±1.20)%,末次随访为(97.04±0.96)%。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为(22.50±6.20)°,矫正至术后1周(2.60±1.86)°,末次随访为(3.50±2.65)°。术后4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未见明显椎间融合器沉陷,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后路切除损伤的椎间盘、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