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探讨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其体外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菌落数试验检测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抗粘附效果。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及急性溶血实验评价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抑菌环试验显示第1 d时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均最大,分别为(23.6±1.14)mm和(18.8±0.84)mm,随后抑菌环直径随时间延长而缩小,抑菌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中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3、24 d;菌落数试验显示细菌与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接触24 h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4.18%和85.96%;扫描电镜发现实验组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菌明显少于对照组。MTT法测定示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毒性分级为1级,急性溶血实验示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溶血率为0.28%。[结论]载银纳米抗菌复合骨填充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无明显细胞毒性和红细胞破坏性。  相似文献   
22.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PLIF中需要应用椎弓根螺钉.若椎弓根螺钉置入、椎体间减压、cage置入等操作不当,均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腹部大血管损伤、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等[2-4].笔者报告1例PLIF术中因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不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65岁,因L4/5椎间盘突出在当地医院行腰后路右侧椎板切除减压、cage置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右下肢放射性疼痛缓解,伤口愈合良好.术后8d解小便时突感右侧大腿根部前内侧剧烈疼痛,起初卧床休息时可缓解,改变体位及腹压增大时诱发疼痛.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发作间隔时间逐渐变短,疼痛程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四种不同类型三维支架中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活性状况及其转基因特性.方法 原代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并且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GL3)的腺病毒载体AdGFP和AdGL3进行感染.在I型胶原海绵、纤维蛋白胶、透明质酸和聚乳酸四种类型的支架材料中,以荧光显微镜和荧光素酶分析法检测细胞的活性状况及其转基因特性;以阿辛蓝染色评价软骨基质的产生.结果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成功感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并且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被感染的软骨细胞在所有被测试的细胞支架上均能存活,并能表达GFP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其余三种支架比较,聚乳酸支架中转基凶表达率最高(P<0.01).而且聚乳酸培养体系中,4周时可以检测到阿辛蓝染色阳性的基质材料.结论 在关节软骨修复的细胞基因治疗领域,聚乳酸可能是一种合适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在治疗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3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除2例患者出现短暂吞咽困难外,余均获得了满意疗效.随访9~18个月,平均12.5个月,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无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结论 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精确的操作技术和恰当的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分析52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植骨、钛钉板系统内固定颈椎前路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所有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4分,术后为15.7分。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融合器下沉、塌陷、移位发生,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体的结构和高度,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颈椎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的作用。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6年2月,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移植重建椎体结构共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7~3岁,平均35.6岁。结果 随访6~1个月(平均8个月),植人体3~4个月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无降低,术前神经损伤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可有效恢复爆裂、压缩椎体的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起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7.
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经外科手术确诊的原发性椎问盘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细菌学培养结果及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剧烈痉挛性腰痛、腰部活动严重受限、持续性低热、血沉增快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早期诊断,2例细菌学培养阳性。3例为阴性,本组病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同定,剧烈腰痛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5例均治愈。结论如诊断明确。短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宜早期手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8.
下颈椎损伤发生率较高,在脊柱损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胸腰椎骨折。下颈椎解剖结构复杂,致伤机制多样,且由于损伤平面较高,致残率高,常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经济负担。目前对下颈椎损伤的诊疗策略存在争议,如最新AO Spine分类系统是否更有利于治疗方案制定,急诊手术是否更有利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康复,前后联合入路适合哪些患者等。本文就下颈椎损伤分类系统、是否需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9.
小鼠脊髓损伤标准化重物打击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改良垂直打击脊髓(weight dropping,WD)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iury,SC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CI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采用改良WD法应用Impactor model-Ⅱ脊髓致伤仪分别以2.0&#215;2.5g&#183;cm(A组)、2.5&#215;3.0g&#183;cm(B组)、3.0&#215;5.0g&#183;cm(C组)致伤力致伤脊髓;对照组(D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于打击后即刻,6、12h,1、3d,1、2、4、8周对各组小鼠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检测,并行后肢运动功能(Basso mousescale,BMS)评分,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示B组于伤后6h,C组于伤后12h出现N1潜伏期延长,随着时间延长,A、B、C3组潜伏期开始缩短,A组4周趋于正常为(2.40&#177;0.12)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8周逐渐趋于正常为(2.96&#177;0.15)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8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3.76&#177;0.13)ms,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伤后即刻小鼠均呈现双后肢瘫痪,BMS主评分为0分;伤后前3dBMS主评分接近0分;随后各组BMS评分逐渐上升,A组伤后1周BMS主评分(5.45&#177;0.12)分,B组伤后2周BMS主评分为(5.45&#177;0.15)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8周A组主评分(8.004&#177;0.13)分,B组达(7.50&#177;0.31)分;1周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低于其余各组(P〈0.01)。伤后2周A组BMS副评分为(10.12&#177;0.76)分,伤后8周B组BMS副评分为(9.85&#177;0.55)分,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C组伤后12h,损伤节段灰质内大片出血灶,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并出现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随时间推移,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尼氏小体消失;伤后2周,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及空洞形成。B组神经元细胞减少程度及空洞形成均轻于C组,A组最轻,D组除早期可见轻度细胞水肿外,整个观察期内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该模型准确地反映了小鼠脊髓不同程度损伤后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变化规律,重复性好;可采用重物打击法制作标准小鼠SCI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联合Gallie法内固定术(anterior approach screw fixationthrough C2 vertebral boay to C1 hteral mass and Gallie's technique,ASMG)重建寰枢椎不稳的三维稳定性.方法 25具成人枕颈部标本(C0~3),随机分成5组(n=5):完整标本组(A组)、齿状突Ⅱ型骨折组(B组)、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组(C组)、ASM组(D组)和ASMG组(E组).测定在.4-1.5Nm载荷下,寰枢关节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6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6种状态下各组三维运动范围分别为:A组(8.10±1.08)、(8.49±0.82)、(4.79 ±0.47)、(4.93±0.34)、(28.20±0.64)、(29.30±0.84)° 9 B组(13.60±1.25)、(13.80±0.77)、(9.64±0.53)、(9.23±0.41)、(34.90±0.93)、(34.90±1.30)°,C组(1.62°±0.10)、(1.90 ±0.34)、(1.25±0.13)、(1.37±028)、(0.97±0.14)、(1.01±0.17)° 9D组(2.03±0.26)、(2.34±0.49)、(1.54±0.22)、(1.53±0.30)、(0.80±0.35)、(0.76±0.30)° E组(0.35±0.12)、(0.56±0.34)、(0.44±0.15)、(0.55±0.16)、(0.43±0.07)、(0. 29±0.06)° 6种状态下A组与B、C、D、E组以及B组与C、D、E组,三维运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组与C、D组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弯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轴向旋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MG在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上有独特优势,尤其在控制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弯方向的稳定性方面,可有力地促进局部植骨融合,为陈旧性寰枢椎不稳定及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