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TP方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放射治疗组(对照组)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组(试验组),每组30例。放射治疗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6.7%,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6.4%和43.8%,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期间无致死性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NSCLC,不但可以明显增加放射治疗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超高热游离技术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肿瘤学预后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该院普外科连续99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程高频电刀超高热游离技术(A组),腹、骶前、会阴部全程高频电刀超高热游离(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37例;anterior resection,AR,62例);与同期连续121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采用传统解剖刀剪锐性游离技术(B组),腹、骶前、会阴部游离操作采用解剖刀剪技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52例;anterior resection,AR,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骶前引流总量、淋巴结检出数、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复发率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会阴切口感染率、腹部切口感染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频电刀超高热游离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具有安全、高效和降低癌复发的优点,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胃癌根治术疗效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 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胃癌D2根治术的1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前影像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2)术前病理为胃恶性肿瘤, 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3)术前无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 无远处转移。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基础情况差者、行急诊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术者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者。通过软件计算VFA, 根据日本肥胖协会标准, 将VFA≥100 cm2定义为内脏型肥胖。将患者分为VFA高值组(VFA-H组, 96例)和VFA低值组(VFA-L组, 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A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能力;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体质指数(BMI)与VFA间的相关性。结果 VFA-L组与VFA-...  相似文献   
24.
室管膜瘤多数为良性,占80%,恶性占20%。颅内肿瘤发生颅外转移现象极为罕见,我科收治室管膜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学生,因“室管膜瘤术后2年半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后1年放疗后9个月发现颈部包块6个月”,于2004年1月22日再次入我院治  相似文献   
25.
上皮-肌上皮癌(ep 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 inom a)是主要发生于涎腺的罕见肿瘤[1],发生在鼻部极罕见,现有一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3年前发现左侧鼻部一包块,大小约0·5厘米,质硬,无红肿疼痛。包块逐渐缓慢长大,2月前长至约1厘米大小,轻度压痛。外院行左侧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胃镜取出152例上消化道异物病例特点的临床分析,以期对今后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我们2000年以来在临床急诊胃镜取出的15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胃镜下取出的方法及过程。结果:本组152例上消化道异物除6例胃石患者分次取出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取出,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胃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食管烧伤常为小儿或成人误食腐蚀性强酸或强碱引起.由于食管腔径小而舒缩缓慢,故此类烧伤在食管损伤时表现得较为严重[1].食管烧伤后多导致食管瘢痕狭窄,预防狭窄的手段包括类固醇药物、食管腔内扩张、支架植入和外科手术等,然而,对目前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口腔治疗中牙体组织意外穿孔28例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其病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总结采用银汞合金、复合树脂、TMA等方法治疗的牙体组织意外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牙中医源性20例,占71.43%,龋源性8例。前牙3例,后牙25例,分别占10.71%、89.29%。髓室侧壁(牙龈内)穿孔5例,髓室底穿孔17例,根管壁穿孔6例,发生率分别为17.86%、60.71%、21.43%。经术后1~2年追踪观察,23例患牙经对症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2.14%,5例因穿孔范围较大、病程较长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合并牙周或根尖周严重病变治疗失败而拔除。结论术中牙体组织意外穿孔影响治疗效果和患牙保存,临床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和减少该并发症尤其是医源性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龋病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在WHO及口腔界权威机构的推荐下,目前已有多种氟化物防龋技术在我国广泛使用。我们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治疗方案》中防治儿童龋齿的要求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中氟化泡沫防龋的指导规范,结合我市城乡实际,多头并举,齐头并进,在全市幼儿园开展氟化泡沫防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2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08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8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5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3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9例、福建省肿瘤医院128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4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04例、潍坊市人民医院10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2例、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97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8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丽水市中心医院26例、广东省人民医院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23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剔除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特征资料的缺失数据后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将P<0.2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患者2089例,男1512例,女576例,性别数据缺失1例;年龄为(62±1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3)kg/m2。(1)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情况:2089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20.728%(433/2089),生化瘘发生率为19.627%(410/2089),B级胰瘘发生率为1.101%(23/2089),C级胰瘘发生率为0。(2)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治疗情况:2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B级胰瘘患者中,2例引流管放置时间>21 d,予以抗感染治疗;4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积液,其中2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1例尝试穿刺引流失败,1例未行穿刺引流,均予以抗感染治疗;1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腹腔积液,但临床表现发热或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升高,均予以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治疗;6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给予生长抑素以抑制胰酶分泌且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延长(中位时间为7 d)。2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未行二次手术治疗。(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BMI,新辅助治疗(无、有)分别为(23±3)kg/m2,1487例、160例,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kg/m2,386例、22例和(24±3)kg/m2,22例、1例,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7,χ2=8.269,P<0.05)。(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2089例患者中,无胰瘘患者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辅助、全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范围(D1、D2、其他),网膜囊切除范围(未切除、部分切除、全部切除),能量设备使用(无、超声刀、LigaSure、LigaSure+超声刀),生物胶使用(无、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737例、624例、292例,24例、1580例、51例,418例、834例、381例,63例、1530例、23例、16例,1431例、201例,(33±14)枚,生化瘘和B级胰瘘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例、189例、74例,11例、389例、9例,110例、171例、128例,35例、359例、6例、9例,378例、31例,(31±14)枚和14例、5例、4例,0、20例、3例,6例、13例、4例,2例、18例、1例、2例,22例、1例,(37±16)枚,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8,9.397,15.023,28.245,8.359,F=4.945,P<0.05)。(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量设备使用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9.9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168,3.922,9.250,1.030,95%可信区间为0.036~0.789,1.031~14.919,1.036~82.602,1.001~1.059,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较低,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gov注册,注册号:NCT033916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