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40篇
  4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我们调查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SARS)住院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 (CRP)水平,对SARS患者的不同病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医院标准预防相关物品配备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的标准预防,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2所医院的300个科室调查标准预防相关物品的配备情况。结果手部卫生设施配备严重不足,仅55.00%的医生办公室配备洗手池,44.67%的护士站配备洗手池;防护用具配备不到位,仅22.33%的科室配备护目镜、防水围裙;职业暴露登记制度不健全,仅27.67%的科室有针刺伤上报制度。结论应进一步完善标准预防相关物品配备以保证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经颈背部注射鱼藤酮[1mg/kg,溶于一定比例二甲亚砜(DMSO)和生理盐水中,浓度0.25mg/ml],假手术组经颈背部注射同剂量的DMSO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正常组不进行特殊干预。PD大鼠造模成功后,在电针组大鼠“风府”、“太冲”穴位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4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及敞箱实验。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4组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磷酸化c-Jun和IFN-γ的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综合征,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敞箱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19.12±2.34)分]、垂直运动活性[(5.27±1.04)分]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后,大鼠运动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0.183±0.021)表达显著减少,磷酸化c-Jun(0.388±0.028)和IFN-γ蛋白(0.453±0.033)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0.324±0.054)表达有所减少,磷酸化的c-Jun(0.207±0.059)和IFN-γ蛋白(0.239±0.022)表达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黑质区TH蛋白明显增加,磷酸化的c-Jun和IFN-γ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降低大鼠黑质区c-Jun及炎症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对PD模型大鼠体内JNK信号通路及疾病进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检测川东北地区健康成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制订该地区HbA1c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史及其他重大疾病史的49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静脉血HbA1c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测定。采用正态分布法的双侧95%可信区间确定参考区间。结果 494例健康成人HbA1c水平呈正态分布,参考区间为4.482%~6.012%。不同性别人群HbA1c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5,P=0.336)。20~<35岁人群的HbA1c水平为(5.109±0.150)%,35~<65岁人群的HbA1c水平为(5.224±0.122)%,≥65岁人群的HbA1c水平为(5.444±0.125)%,不同年龄段人群HbA1c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8,P<0.01)。结论 不同地区有必要建立各自的HbA1c水平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生化检测指标,以探讨T2DM并发糖尿病足(DFU)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78例T2DM患者,其中78例为糖尿病足患者(DF组),100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足(DC组)。分别测定HbA1c和血压一般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 B)和空腹血糖(FBG)等。然后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es-tic分析具有差异的指标。结果 DC组和DF组Hcy、HbA1c和LP(a)等7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OR=2.01)和Hcy(OR=1.85)为T2DM患者发生足部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普通生化检测指标中Hcy及血浆HbA1c的检测对DFU的诊治最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已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发生静脉血栓的高风险性。比如,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伴有出血危险、静脉血栓反复发生等,而且出现静脉血栓可能预示患者的高死亡率[1-3]。这种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止凝血功能紊乱、纤溶亢进及血小板活化有关[4]。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总结临床工作中防治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方法。结果患者出院时以GOS评定预后:良好8例,中残14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38例,病死率4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运用控制性减压措施,对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技术改良,采用大骨窗减压,双侧开颅减压等措施,排除增高颅压的因素,能明显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8.
梁艳  李正斌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55-2757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凝胶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对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自体脂肪移植治疗,观察组接受rh-bFGF凝胶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面部美容权重(ECCA)评分和瘢痕基底深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7%(35/41)]高于对照组[63.41%(26/41)](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EC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瘢痕基底深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FGF凝胶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可显著降低患者瘢痕深度,提高美容效果,是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半定量法检测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残留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于结核DNA疫苗的质量控制。方法 样本中残留的SDS与吖啶橙形成复合物,用Spectra Max 340PC微孔板检测器测定该复合物的吸光度。通过定量法测定SDS的残留量时,样品的吸光度不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采用对比供试品与对照溶液的吸光度的半定量法,判断供试品中SDS的残留量。结果 该方法回收率范围为102%~105%,不同人员、不同时间测定结果一致,该法受辅料、测试温度、萃取时间的影响较小,测定的3批供试品SDS残留量均小于0.02%。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度、中间精密度、专属性和耐用性较好,可用于结核DNA疫苗中SDS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0.
目的优化人原代胰腺导管癌(PDAC)细胞及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分离及培养方法,验证CAFs对原代PDAC细胞的体外生长以及其对高度免疫缺陷模型NOG小鼠体内成瘤的影响,以探索人源性异种移植瘤(PDX)模型构建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原代培养手术切除的PDAC组织。以原代PDAC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观察CAFs和原代PDAC细胞共培养对PDAC细胞传代生长活性的影响。最后在NOG小鼠肩胛部注射混合培养的原代PDAC细胞和CAFs,观察PDX模型建模情况。结果原代PDAC细胞在体外单独培养传代少,均在5代及以内停止生长;与CAFs共培养可促进原代PDAC细胞生长活性,可稳定传至10代以上。NOG小鼠体内注射混合细胞(原代PDAC细胞+CAFs)建模2~3周即可形成肿瘤,而注射CAFs无肿瘤形成。混合细胞法建模有13例(92.9%)成瘤,单一细胞法有9例(64.3%)成瘤,可能因为样本量少,二者成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并且肿瘤细胞注射后2、4、6、8周时混合细胞法建模的肿瘤体积均明显大于对应观察时间点单一细胞法建模的肿瘤体积(P<0.01)。结论CAFs对原代PDAC细胞生长传代具有促进作用,原代PDAC细胞与CAFs共培养法可显著提高PDAC原代培养稳定传代,原代PDAC细胞与CAFs混合培养的细胞注射可提高NOG小鼠PDX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