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3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卷首语     
伤害已经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全球及各国的相关机构都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和行动,遏制伤害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比较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hepatitis A and hepatitis B combined vaccine,HepA and HepB)加强免疫效果,为加强免疫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周岁内完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vaccine,HepB)基础免疫的5岁以上儿童1 387例,采集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甲肝病毒抗体(抗-HAV),对儿童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一剂次,免后1月采血检测抗-HBs、抗-HAV。结果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32%、93.58%,抗-HAV阳性率分别为63.52%、93.08%,加强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和抗-HA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阳转率、抗-HAV阳转率分别为87.34%、81.03%,且5~14岁儿童抗-HBs阳转率、抗-HAV阳转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26.97U/L、11.11U/L。结论采用甲乙肝联合疫苗对小年龄儿童加强免疫一剂次免疫效果良好,对大年龄儿童建议增加加强免疫剂次。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比较新生儿接种5 μg和1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抗-HBs血清应答状况.方法 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北京5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现场,采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HepB-SC)和l0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HepB-HP),按照“0-1-6”免疫程序完成初免的7~ 12月龄健康婴儿.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抗-HBs< 10 mIU/ml者采用CMIA检测HBsAg,HBsAg阴性者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HepB初免后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水平,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HepB种类对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 共观察8947名5μgHepB-SC初免(5μg组)和4576名10 μg HepB-HP初免(10μg组)婴儿.5μg组无应答、低应答、正常应答和高应答率分别为1.88%、15.18%、61.42%和21.52%,10μg组分别为0.15%、2.16%、29.42%和68.26%;5 μg组无应答、低应答和正常应答率高于10μg组,高应答率低于10 μg组,各应答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 μg组和10μg组初免后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354.81mIU/ml(95%CI:338.84~363.08 mIU/ml)和1778.28mIU/ml(95%CI:1698.24~1819.70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7.1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采血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早产、母亲分娩前HBsAg状态等因素影响,两种HepB初免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使用10 μg HepB-HP初免抗体应答优于5μg HepB-SC.  相似文献   
114.
加强免疫是提高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滴度的有效途径.国内对加强免疫的必要性存在争议.如有的从免疫细胞特异的回忆反应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加强免疫似无必要[1];有的从乙肝病毒携带率与免疫后间隔时间相关性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2-3],以增加免疫效果.结合当前疫苗安全有效、价廉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实际,为确保避免感染后成为慢性携带者,在抗体下降到保护水平以下接触乙肝病毒后是否能避免感染这一问题尚未明确以前[4-5],本研究选择能诱导较强地体液免疫且其表达的蛋白抗原接近天然HBsAg的HepB(CHO)进行加强免疫研究,比较其免疫效果,旨在为基层采取适宜加强免疫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长期效果,探讨HBsAg阳性孕妇生产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和收集于2004--2006年在北京地坛医院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所生,并在出生时进行200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和经过乙肝疫苗10μg,0、1和6个月的完整免疫接种程序的儿童静脉血,采用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其HBsAg、抗-HBs抗体、抗-HBc抗体,分析母婴阻断和乙肝疫苗接种的长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收集和调查306名儿童年龄3—6(4.84)岁,其母亲生产时HBeAg阳性198人,HBeAg阴性92人。10(3.27%)名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除慢性HBV感染者外,其余296名儿童,20.27%抗-HBs〈10mlU/ml;44.26%抗-HBs≥10—100mlU/ml;27.03%抗-HBs≥100~1000mlU/ml和8.45%抗-HBs≥1000mlU/m,抗-HBs保护率为79.73%(236/296)。抗-HBc阳性率为7.43%(22/296)。10例感染儿童的母亲生产时HBeAg均为阳性,HBVDNA均在10。拷贝/ml以上,其中8例超过10^8拷贝/ml。结论在进行乙肝疫苗加HBIG注射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下,HBV母婴阻断失败和慢性H13V感染发生在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产妇所生婴儿,在有效阻断后仍需进行抗HBs监测并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16.
2007年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1].为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免疫规划相关政策、疫苗和针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009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西部6省(区、市)对部分县级以下医务人员进行了扩大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的成本效益.方法 采用Halloran哈罗)建立的模型,通过查阅文献,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推算中国在2007年后进行VarV常规免疫后的水痘流行病学规律.并利用既往疾病...  相似文献   
118.
儿童是我国控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策略优先考虑的免疫对象.自大规模接种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3].但自儿童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后,长期的免疫效果如何,对接种后是否会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而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一直被关注也存在争议[4-6].  相似文献   
11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HBV感染引发HCC发生和发展机理复杂,不仅与HBV感染宿主状况、地理环境,还与HBV基因型、病毒载量和基因突变有关,更与感染HBV时宿主年龄、感染方式及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位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0.
对近些年国内外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Hepatitis B Vaccine,HepB1)及时接种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建议在我国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较低的地区,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找出影响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的因素,以便尽快开展干预,保护更多的儿童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