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研究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水平变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CL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初诊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化疗结束二周及巩固期外周血血清TK1浓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收集60例AM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表明,在60例AML中,获得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TK1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未缓解者则无明显变化(P>0.05);处于完全缓解的AML患者血清TK1水平持续低表达,本病复发后则显著升高(P<0.05).TK1浓度与染色体核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初诊时是否伴有发热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监测血清TK1水平变化在AML的临床诊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复发风险提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K1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和肿瘤负荷减低,TK1浓度升高则提示预后欠佳和有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2.
白血病细胞存在丢失某一分化发育阶段正常应有的抗原,或表达某一分化发育阶段正常不应有的抗原,或表达其他系列抗原的特征。因此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与正常造血细胞不同,部分丧失了系列专一性和分化的严格性。伴淋系抗原(Ly)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Ly^+AML)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AML,其临床、MIC分型及预后特点,目前已逐渐引起重视。我们总结了155例Ly^+AML患者的MIC分型及临床特征,并与279例Ly^-AML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 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 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访结果.Ph+ MPAL的诊断采用WHO-2008分类标准.结果表明,ph+在同时期总MPAL群体中的检出率为17.2%(15/87).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51(16-81)岁;初诊时中位WBC计数为69(12.7-921)×109/L.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2例(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6例(40.0%)、杂合型白血病(HAL)者7例(46.7%).免疫学分析表明,此15例患者均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93.3%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CD34的表达,其中64.3%(9/14)的患者CD34表达率在60%以上.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显示,正常核型者2例(13.3%),单纯Ph+者8例(53.3%),Ph+伴附加异常者5例(33.3%).附加的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2例)、+Ph(1例)、dic(7;9)(1例)、i(8q)和-16(1例);有残余正常分裂相者4例.多重巢式PCR检测发现,e1a2型融合基因6例(40.0%)、b2a2或b3a2型共9例(60.0%).7例Ph+ MPA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IKZF1基因缺失.本组中10例患者诱导治疗一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0.0%,其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3.3%;5/6),优于单纯化疗组(5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6例患者由于疾病复发或进展而死亡(60.0%;6/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患者总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P =0.004).结论:Ph+ MPAL主要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数年龄较大,高表达CD34抗原.在BCR-ABL融合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方面类似于Ph+急性白血病.初诊时WBC计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进展仍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联合TKI和allo-HSCT或许能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m.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5),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6.
【病例】男,65岁。因极度疲劳后出现咽痛,自服莫昔沙星0.4 g。服药后2 h饮白酒少许(约10 ml),5 min后出现面部瘙痒、红肿,渐加剧并扩展致颈胸部及全身。自认为是药物过敏,又口服泼尼松5 mg、氯苯那敏4 mg。10 min后上述症状未缓解,且出现胸痛、气短、大汗淋漓,家属立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局部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护理体会。方法 78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用1 mL醋酸曲安奈德与1 mL 2%利多卡因组成的混悬液,糜烂面黏膜下注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配合术中护理和术后健康指导。结果 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糜烂面缩小或愈合,患者对治疗满意。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局部黏膜下注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和术中护理及术后健康指导,有助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麻醉诱导期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患者113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次输注生理盐水0.05 ml/kg和4 μg/kg芬太尼,丙泊酚组依次输入丙泊酚0.5 mg/kg和4 μg/kg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注射芬太尼0、5、10 s时的咳嗽情况。结果 对照组芬太尼引起咳嗽29例,丙泊酚组10例,两组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1)。本研究还显示丙泊酚能降低吸烟者的咳嗽发生率。结论 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前1 min给予0.5 mg/kg丙泊酚可有效抑制芬太尼所导致的咳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南充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腹泻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HTH〗方法 对南充市9家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机构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严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的因素。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7日,南充市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共35例,其中33例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2粒 BID抗病毒治疗,其余均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腹泻15例,其中单纯腹泻11例、腹泻伴呕吐感3例、腹泻伴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4545%,经过治疗,14例治愈,1例续观。结论 对症支持疗法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建议采取停药或对症处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