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报告一例骶前巨大肿物伴贫血患者行肿物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术后护理重点:由于术中骶前大出血,采用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术后陆续将纱布条取出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再次出血;同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预防术后并发症;另外注意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恐惧。本文就此例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一些护理经验予以总结和分享。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宣肺化痰汤煮散剂与传统饮片的量-效关系,优化煮散剂用量、煎煮时间等参数,为中药煮散剂的规范化应用提供证据。并进一步观察两种剂型的宣肺化痰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痰热阻肺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实验研究部分,取标准汤剂与其煮散剂调配制剂的浸泡液,参照浸出物测定法试验进行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1200(1.6mm-200mm,5μm,柱号:E2118626),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207nm,流速1.0ml/min。临床研究部分,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饮片组及煮散荆组,每组40例,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评价经济学效果。结果:煮散调配剂浸泡液水溶性浸出物高于其标准汤剂;煮散剂中指标成分含量均高于其标准汤剂指标成分。两组在治疗急性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改善临床各组症状及起效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成本一效果分析方面,煮散剂组比值最低,满意度最高。结论:复方颗粒调配的中药煮散剂,水溶性浸出物是等量的标准汤剂的1.9倍;含量指标成分是标准汤剂的1.5倍;宣肺化痰汤能有效改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且传统饮片与煮散剂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后者服用方便,经济成本低,患者满意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73.
摘 要:[目的] 探讨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8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计算其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T4/T2~3:HR=3.84,95%CI:1.43~10.28,P=0.007)、肿瘤大小(肿瘤直径≥ 3cm/肿瘤直径<3 cm:HR=3.55,95%CI:1.46~8.62,P=0.005)和肿瘤数量(多发/单发:HR=4.27,95%CI:1.73~10.54,P=0.002)均与异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数目(HR=3.86,95%CI:1.54~9.71,P=0.004)和转移瘤大小(HR=2.76,95%CI:1.05~7.27,P=0.040)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单发肝转移瘤和转移瘤大小<3 cm的患者可通过切除转移瘤而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4.
杨径  谢丹  梁建伟 《现代养生》2014,(14):170-171
目的:对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采取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2例,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流涕、鼻塞、面颊疼痛、头痛、嗅觉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流涕、鼻塞、面颊疼痛、头痛、嗅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对于有效改善患者流涕、鼻塞、面颊疼痛、头痛、嗅觉等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资料。 结果共有40例患者成功完成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例患者术中因结肠残端血供较差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其中21例(52.5%)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 cm,中位手术时间为16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肿瘤中位长径为2.5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3.10枚。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0 h、12.5 h、20.5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46.0元。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2.0 d,其中4例(10%)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行临时性肠造口手术后逐渐好转,1例(2.5%)患者术后出现结肠残端出血,4例(10%)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2例(5%)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术后3个月采用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其中,8例(20%)无LARS,23例(57.5%)轻度LARS,9例(22.5%)重度LARS。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或者转移。 结论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常规预防性造口,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洛铂用于预防性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洗化疗过程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含有120 mg/L浓度的洛铂溶液,在结直肠癌手术结束时灌入患者盆腹腔中,采集不同时点静脉血及腹腔引流液,应用LC_MS/MS方法,测定洛铂在血液和腹腔引流液中各时点药物浓度。 结果11例患者灌注洛铂后0 h,0.5 h,l h,2 h,3 h,4 h,6 h,10 h,24 h,检测静脉血中洛铂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333.50±333.00)ng/mL,(428.40±321.98)ng/mL,(425.90±347.70)ng/mL,(318.20±291.92)ng/mL,(198.90±196.85)ng/mL,(158.40±186.53)ng/mL,(68.90±66.06)ng/mL,(21.50±19.10)ng/mL,(6.70±0.00)ng/mL;腹腔引流液中洛铂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62 940.20±29 786.14)ng/mL,(58 635.50±29 220.12)ng/mL,(50 559.60±27 661.24)ng/mL,(23 873.90±20 655.82)ng/mL,(15 440.80±19 075.12)ng/mL,(14 382.20±21 208.10)ng/mL,(12 929.70±20 245.06)ng/mL,(10 775.30±19 995.77)ng/mL,(64.00±111.93)ng/mL。洛铂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532.65±383.76)ng/mL,消除半衰期(t1/2z)为(1.84±0.3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 788.402±1 543.580)h?ng/mL;引流液中洛铂最大药物浓度Cmax为(69 055.0±27 587.55)ng/mL,消除半衰期(t1/2z)为(5.994±8.39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57 421.876±288 148.148)h?ng/mL。 结论洛铂腹腔灌洗化疗在腹腔中可持久维持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且血液吸收少,从而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肺动脉阻断切除肺动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39岁。发热1年,体温39.0℃~42.0℃,抗生素、氯喹及中药治疗无好转。X线胸片示左肺门肿物3个月。CT检查示左肺门类圆形肿物影,可见造影剂充填,密度不均,边缘可见环行低密度区,CT值约21Hu。肺动脉造影检查于左肺门处可见一圆形搏动性肿物,基底动脉显影不清晰。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术前诊断:左肺动脉瘤(PAA)。  相似文献   
78.
脊髓灰质炎(脊灰)幸存者由于神经系统某些偶然发生的生理变化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特殊临床症状的危险中,目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ostPolioSyndrome,PPS)。由于涉及到消灭脊灰工作,此类病例又比较少见,现将我省最近发现的一例PPS病例,报...  相似文献   
79.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胃癌(EGC)是指癌灶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体检意识的增强,早期胃癌发现率逐年增加.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超过90%;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94.2%~98.8%,而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84.3%~88.7%[1-4].故淋巴结转移是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1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0.
肠系膜纤维瘤病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其病因不明、发病率低、无特异性表现、活检困难,因此临床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介绍一例肠系膜纤维瘤病误诊为早期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并且通过相关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