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对患者术后腹腔内局部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进行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区域化疗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于术中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内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800 mg,术后4周开始进行5个周期常规化疗;对照组术中腹腔内不进行干预性治疗,术后化疗方案同研究组.采用χ~2检验对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5%(92/97).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个月和47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66%和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5).结论 术中腹腔内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化疗可以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70例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术后1~3周,8例出现血管运动性鼻炎,观察1个月后,以微波热凝双侧鼻丘粘膜予以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后,显效6例,有效2例。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可能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手术创伤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3.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56例行脓液培养获306株菌,其中革兰氏间性杆菌185株(60.5%),革兰氏阳性球菌76株(24.8%)。绿脓杆菌82株(26.8%)居首位,其次为变形杆菌61株(19.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14.4%).分析并讨论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及患者年年龄、病变分型与主要致病菌株分布的关系.结果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68例脓液培养阴性可能系厌氧菌感染,由此提出药物治疗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4.
当一个人突然被诊断为直肠癌时,除了经历大多数患者都经历过的怀疑、坚决否认、沮丧、痛苦,然后面对现实并积极治疗的心理历程外,又需要承受保肛手术和造瘘手术的艰难选择的心理压力。 其实,一个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该选择保肛还是造瘘手术,需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受很多因素影响。医生会根据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所以患者要更多地征询专科医生的意见。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13例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13例均行CT检查,4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13例CT均可见室管膜下结节,大部分以钙化为主.4例MRI检查同样均发现室管膜下结节,且数目较CT多.CT只发现3例脑实质结节,4例MRI均发现脑实质结节.脑实质内斑片状病灶,CT及MR T1WI均未见明确显示,4例T2WI均有显示.结论 结合CT及MRI能对结节性硬化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对1966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危险因素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 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9%、94.3%和89.2%,直肠类癌最大径≤2.0 cm组与最大径〉2.0 cm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侵犯肌层组与浸润肌层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大小和肌层浸润是决定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关键,也是影响预后的两个重要相关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肌层浸润的直肠类癌预后不良,应综合考虑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同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探讨同期手术是否存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3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转移灶切除时间的不同,分为同期手术组(同期组)40例,分期手术组(分期组)13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同期组和分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12.9±72.3) min和(326.5±140.2)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37.5±298.0) ml和(594.6±430.5)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2±8.1)d和(25.8±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组和分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53.8% (P =0.053).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同期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57.0%和37.4%,中位生存时间为40.0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4.0个月;分期组患者l、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58.7%和36.7%,中位生存时间为38.0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0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手术是治疗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安全、有效的措施,与分期手术比较,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9.
结直肠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腹膜为结直肠癌第2常见转移部位, 早期诊断困难, 预后不良。既往多采取全身性系统静脉化疗作为腹膜转移的主要治疗策略, 其全身不良反应明显, 且不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近年来, 外科技术、理念、设备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在有效清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与亚临床病灶的同时, 减轻化疗药物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 最大程度上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肿瘤根治, 目前, CRS+HIPEC已被国内外作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一线治疗方案。文章分析总结了CRS+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生存疗效、预后因素分析、化疗安全性等问题, 探讨了HIPEC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相似文献   
70.
盆腔侧方淋巴结(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LPLN)是中低位直肠癌常见的淋巴回流通路,有14%~30%的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时合并LPLN转移。然而,术前诊断的遗漏和不规范的治疗是导致术后LPLN复发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诊疗中的难点之一。目前,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LPLND)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上尚存争议。近些年来,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与LPLND相互替代的治疗模式趋于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精确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同时,随着外科器械设备的更新与淋巴结示踪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以往制约LPLND的因素逐渐消失,可逐渐在临床推广开展。但针对直肠癌LPLN转移的治疗策略、nCRT后LPLND的适应证、预后价值、有效清扫范围、安全性仍存在诸多问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