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行回肠-结肠三角吻合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3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并接受回肠 结肠改良三角吻合。中位手术时间为140 min,中位失血量为50 ml,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2天,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0天。全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行回肠 结肠改良三角吻合术可行性强,安全性高,是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Cortactin(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TT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TTN蛋白的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P<0.01)。CTTN蛋白(P<0.05)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T分期(浸润深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CTTN阳性患者的预后差于CTTN阴性患者(P=0.014)。结论: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增加,并与结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3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其中黏膜内癌(M癌)和黏膜下层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25.6%,直径≤2.0cm和>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0%和25.8%,脉管瘤栓阳性和脉管瘤栓阴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0.0%和1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黏膜下层浸润和脉管瘤栓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黏膜内癌、无脉管瘤栓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  相似文献   
24.
喉性脑干诱发反应作为评估喉反射功能的较为客观可靠的检测方法,在对喉周围和中枢神经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从喉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研究的发展过程,各国有关研究现状、喉性脑干诱发电位的特点和起源以及喉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的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9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接受手术,1例单纯化疗,1例联合放化疗。按脾恶性淋巴瘤Ahmann分期标准:Ⅰ期8例,Ⅱ期7例,Ⅲ期24例。1、3、5年生存率:Ⅰ期为100%、100%、66.7%;Ⅱ期为83.3%、50%、33.3%;Ⅲ期为90.9%、54.5%、22.7%。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61.8%、32.4%。[结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分期影响预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最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脉管瘤栓在Ⅱ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系统性搜集行手术治疗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脉管瘤栓情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和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05例Ⅱ期结直肠癌病例,其中伴有脉管瘤栓者67例(22.0%).脉管瘤栓情况在年龄、分化程度、pT分期和神经侵犯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27.
探讨高龄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APR的72例高龄(≥80岁)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为(81.8±1.8)岁。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7/72),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延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洛铂冲洗液、盆底修复、糖尿病和冠心病与高龄患者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行盆底修复(OR=0.17,95%CI为0.04~0.82;P=0.027)和糖尿病(OR=4.32,95%CI为1.05~17.81;P=0.043)为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APR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保留盆底腹膜,并予以关闭。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也是预防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8.
中度液压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作中度液压脑损伤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创伤3 d组,创伤7 d组.创伤组冲击力大小为:(170±10)kPa, 作用时间为(20±2)ms.结果 损伤组75%动物在创伤后立即出现大鼠反射消失、昏迷、四肢运动功能减弱,甚至去脑强直,且可出现呼吸暂停,并具有15%左右的死亡率.应用NSS评价表明,创伤3 d组创伤后1,3 d评分分别为(14.77±1.17)和(13.38±0.65),创伤7 d组创伤后1,3 ,7 d评分分别为:(14.62±0.65),(13.15±0.69),(14.31±0.75),与同期正常组比较,P<0.01.光镜和电镜观察均表明正常组与创伤组之间差异明显.结论 液压脑损伤装置可以建立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且冲击力定量准确,制作的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NSS在评估液压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上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牛磺酸对大鼠脑创伤凝血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牛磺酸(taurine)治疗脑创伤(TBI)SD大鼠的血液凝固状态变化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组、牛磺酸治疗组(TAU组)。TBI组和TAU组用液压脑损伤打击仪建立重型TBI模型(左脑打击)。造模成功后即刻从尾静脉给药,假手术组和TBI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牛磺酸治疗组给予牛磺酸治疗(给药量为200mg/kg)。每组动物连续给药7天,第8天从颈总静脉及腹主动脉取血,用TEG测量各组大鼠血液凝固情况。结果各组动脉血和静脉血比较:假手术组动脉血达到最大振幅的时间(TMA)、综合凝血指数(CI)与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组动脉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的形成时间(K)、α角、最大振幅(MA)、CI与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静脉血组比较:TAU组静脉血CI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TBI组。结论脑创伤8天大鼠的动脉血与静脉血液凝固状态存在差别,而TAU组则无此现象,这说明牛磺酸可能具有平衡TBI后动静脉血液凝固性的作用,但长时间使用牛磺酸,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估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式的可行性、适应证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1例行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3(48 ~77)岁;直肠癌患者1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10例.分析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等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21例患者手术中位用时105(80 ~ 165) min,术中出血50(20 ~300) ml,手术标本中位清扫淋巴结16(8~29)枚,术后排气时间48(24~72)h,术后住院时间9(6 ~12)d,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结论 在经选择的合适患者中,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切实可行,具有满意的肿瘤学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