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用于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至2006年12月实施局部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12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7 %(97/107),并发症发生率为4.8 %(6/124),局部复发率为15.3 %(19/12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体类型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s及T1期低位直肠癌适合采用局部切除术,部分具有高危局部复发因素的T1期低位直肠癌应选择根治术,局部切除术后患者应接受严密随访和必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2.
0引言从1991年实施首例腹腔镜结肠手术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机对照研究已证实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结肠癌中的远期疗效相当,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1],使结直肠癌患者大受裨益。但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在狭窄的骨盆中进行分离、横断和吻合等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3.
目有:探讨不明部位致命性大咯血术中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术前不明部位的致命性大咯血采用不同术式,切除出血病变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效率100%,无死亡,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4.7%。结论:对出血部位不明的致命大咯血患者在急症手术时,术中采用Carlen‘s双腔管确定出血部位准确可靠,安全简便,可有效的降低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4.
不同亚型胃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胃类痛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及预后之间的父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胃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胃类癌9例,Ⅲ型胃类癌30例.结果 1例1型和30例Ⅲ型胃类癌患者的肿瘤浸润超过黏膜下层,27例Ⅲ型胃类癌患者伴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Ⅲ型胃类癌患者伴有远处转移.Ⅰ型和Ⅲ型胃类癌在患者性别、肿瘤数目、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9.7%,Ⅰ型和Ⅲ型胃类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37.2%.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型、肿瘤大小和数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浆膜浸润以及浆膜外癌结节形成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类癌的分型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件和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Ⅲ型胃类癌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耳鸣、各频率听力损失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15例(13.51%),显效18例(16.22%),有效38例(34.33%),无效40例(36.04%);总有效率为63.96%。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耳鸣无关(P〉0.05),但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有关(P〈0.05)。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7 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及凹陷型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结论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比较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3D与2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7例右半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行2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5例,设为2D组;行3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2例,设为3D组。对比其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 结果两组之间,3D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明显小于2D组(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行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和5.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28)。 结论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在3D腹腔镜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消化道重建时间。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手术与常规的腹膜内造口术后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及肠造口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并探讨护理方法。 方法将205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按造口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隧道式结肠造口,对照组常规的腹膜内造口。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至术后一年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肠造口并发症以及排便情况。 结果围手术期两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腹胀症状明显、排便时间延长,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内自我护理造口的能力和肠梗阻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形成规律排便习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6,P=0.010)。术后一年内肠造口凹陷、狭窄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造口旁疝、肠造口脱垂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患者术后近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长于腹膜内造口患者且腹胀症状明显。护士要加强饮食、活动指导,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术后远期更易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膜内造口患者,因此对于腹膜内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指导内容可根据其优势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胃食管吻合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食管及贲门癌根治胃食管吻合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中西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治疗1疗程后显效17例(60.71%)、有效10例(35.71%)、无效1例(3.58%)、总有效率为96.42%,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总体有效与显著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994年1月~2005年10月手术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25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5例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为9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而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促进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s,NSCs)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传导通路修复的作用.方法 显微镜下动脉瘤夹压迫SD大鼠T8脊髓,建立压迫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7 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等渗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FK506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同时按1 mg·kg-1·d-1连续7 d腹腔注射FKS06.连续观察1,2,4,8周,通过BBB评分、BDA顺行示踪、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比较观察大鼠脊髓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周时恢复速度最明显,8周时BBB最高评分可达6分;BDA顺行示踪,FK506组和细胞移植组在1周后有部分神经纤维通过,8周时各组均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损伤部位,特别是FK506组可延续至距损伤中心1.7 cm.诱发电位结果显示,FKS06组在2周时SEP的潜伏期即明显缩短(P<0.05).4周后,FK506组MEP潜伏期与各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表明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进NSCs对损伤脊髓的恢复,缩短SEP和MEP的潜伏期,早期对SEP改善明显,后期对MEP改善明显.结论 脊髓损伤大鼠移植NSCs后,系统应用FK506后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acrolimus(FK506)in promoting repair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pathway after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Methods A neurysm clip was used to compress the T8 spinal cord segment of SD rats under microscope to establish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even days after injury,ie,control group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at the injury center),transplantation group(injec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NSCs,at the injury center),FK506 group(injection of NSCs at the injury center plus 7 days of intrapernerve conduction was compared by using the Basso-Beatfle-Bresnahan (BBB) scale,BDA tracing,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monitoring at 1,2,4 and 8weeks. Results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hind limb after injury was recovered in various degrees with time,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recovery at 4 weeks.The BBB score reached 6,the maximum at 8 weeks.BDA tracing showed that some nerve fibers were found crossing the injured center of the spinal cord one week later in FK506 group and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that BDA-positive labeled corticospinal tract fibets were seen across the injury site in all groups by the end ofthe eight weeks.In the FKS06 group,the regeneration could be observed even as 1.7 cm away from tlle injury center.SEP latenc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FK506 group after two weeks(P<0.05)and the MEP latency in the FK506 group was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at four week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groups(P<0.05),indicating that the immunosuppressants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injured spihal cord,shorten the latency of SEP and MEP,improve SEP at early stage and MEP at late stage.Conclusions Systemic application immuno suppressive agents FK506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trophy,which promotes the repair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after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