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以筋膜导向与血管导向两种不同解剖入路方式行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对患者功能影响及其疗效(包括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国家癌症中心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LLN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耳鸣、各频率听力损失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15例(13.51%),显效18例(16.22%),有效38例(34.33%),无效40例(36.04%);总有效率为63.96%。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耳鸣无关(P〉0.05),但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有关(P〈0.05)。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7 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及凹陷型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结论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通过比较轻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不同时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观察早期行LC对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65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不同手术时间,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早期手术组(72 h内)共29例,对照组为延期手术组(炎症控制后2~3个月,无胆囊炎或胰腺炎的发作)共36例,比较观察这2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主要包含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早期行LC在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总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72 h内)行LC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小患者在等待手术过程中所带来的胰腺炎复发隐患。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9年5月对23例慢性脓胸患者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行单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21例,胸膜纤维板剥脱加局限性胸改术2例。手术时间2.5~3.5h,平均2.9h;术中出血量425~870mL,平均610.5mL。以术中剥脱纤维板和肺复张情况作为手术效果评价标准,其中完全剥脱19例(82.6%),未能完全剥脱4例(17.4%)。患者出院时胸部X线片检查示患侧肺复张良好21例(91.3%),复张不全2例(8.7%)。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脓胸较为理想与合理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胃食管吻合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食管及贲门癌根治胃食管吻合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中西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治疗1疗程后显效17例(60.71%)、有效10例(35.71%)、无效1例(3.58%)、总有效率为96.42%,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总体有效与显著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成形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8 cm)的患者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乙状结肠成形术(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结肠J型贮袋重建(对照组).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部完成壶腹重建,对照组4例患者贮袋重建失败.两组各有3例患者行临时性横结肠造口术.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2,P0.05).术后4个月时,24 h排便次数观察组为(2.0±1.5)次,对照组为(2.5±1.0)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2,P0.05).大便失禁评分观察组为(1.7±0.7)分,对照组为(1.6±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05).结论 乙状结肠成形术与结肠J型贮袋重建在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方面作用相似.乙状结肠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胃多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1999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胃多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胃多发癌多见高龄男性,早期胃癌占28.9%,共施行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4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2.4%、28.6%.结论 胃癌患者应于术前及术中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经合理治疗胃多发癌的治疗效果与单发胃癌相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994年1月~2005年10月手术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25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5例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为9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而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29.
目的:PIK3CA基因编码ⅠA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的p110催化亚基,致癌性的PIK3CA突变可通过激活P13K通路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PIK3CA在西方结直肠癌患者中有较高的突变频率,但其在中国人结直肠癌中的突变情况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结直肠癌中PIK3CA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布特点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79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中PIK3CA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20中的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79例肿瘤标本中检出PIK3CA基因突变率为8.9%(7/79),其中外显子9突变率为6.3%(5/79),外显子20突变率为2.5%(2/79),其突变热点分布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相符。结论:中国人结直肠癌中存在一个PIK3CA基因突变的亚群,其E542K、E545K和H1047R突变,与以往报道的该基因的致癌性突变相一致,可能是这部分结直肠癌中PI3K信号通路激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促进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s,NSCs)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传导通路修复的作用.方法 显微镜下动脉瘤夹压迫SD大鼠T8脊髓,建立压迫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7 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等渗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FK506组,于损伤中心定向注射NSCs,同时按1 mg·kg-1·d-1连续7 d腹腔注射FKS06.连续观察1,2,4,8周,通过BBB评分、BDA顺行示踪、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比较观察大鼠脊髓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周时恢复速度最明显,8周时BBB最高评分可达6分;BDA顺行示踪,FK506组和细胞移植组在1周后有部分神经纤维通过,8周时各组均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损伤部位,特别是FK506组可延续至距损伤中心1.7 cm.诱发电位结果显示,FKS06组在2周时SEP的潜伏期即明显缩短(P<0.05).4周后,FK506组MEP潜伏期与各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表明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进NSCs对损伤脊髓的恢复,缩短SEP和MEP的潜伏期,早期对SEP改善明显,后期对MEP改善明显.结论 脊髓损伤大鼠移植NSCs后,系统应用FK506后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acrolimus(FK506)in promoting repair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pathway after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Methods A neurysm clip was used to compress the T8 spinal cord segment of SD rats under microscope to establish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even days after injury,ie,control group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at the injury center),transplantation group(injec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NSCs,at the injury center),FK506 group(injection of NSCs at the injury center plus 7 days of intrapernerve conduction was compared by using the Basso-Beatfle-Bresnahan (BBB) scale,BDA tracing,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monitoring at 1,2,4 and 8weeks. Results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hind limb after injury was recovered in various degrees with time,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recovery at 4 weeks.The BBB score reached 6,the maximum at 8 weeks.BDA tracing showed that some nerve fibers were found crossing the injured center of the spinal cord one week later in FK506 group and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that BDA-positive labeled corticospinal tract fibets were seen across the injury site in all groups by the end ofthe eight weeks.In the FKS06 group,the regeneration could be observed even as 1.7 cm away from tlle injury center.SEP latenc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FK506 group after two weeks(P<0.05)and the MEP latency in the FK506 group was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at four week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groups(P<0.05),indicating that the immunosuppressants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injured spihal cord,shorten the latency of SEP and MEP,improve SEP at early stage and MEP at late stage.Conclusions Systemic application immuno suppressive agents FK506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roprotection and neurotrophy,which promotes the repair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after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