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对于躯体晃动分析技术,至今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法。重心平台法得到广泛的认可,亦有报道磁力晃动测量法优于重心平台。描述躯体稳定性的指标更是多种多样。一个理想的分析技术应具有较小的个体差异和较高的敏感性,能够识别微小的变化。本文利用磁力晃动测量方法,通过对20名正常青年人的观察、分析一些常用的分析指标及作者设计的两个新指标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中国人结直肠癌中 APC 基因的突变频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对79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中 APC 基因突变密集区( MCR )中的突变进行检测,并对该基因突变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79例肿瘤标本中检出 APC 基因的总突变率为31.6%(25/79)。点突变频率为20.3%(16/79),其中有12例无义突变及4例错义突变;另有11%(9/79)的突变是由缺失或插入导致的移码突变。12例无义突变及9例移码突变导致截短突变(27%),占总突变率的84%。 APC 基因突变表现为区域密集,密码子1281-1352和1411-1465为突变频率较高的2个区段,其突变率分别为16.5%和15.2%。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为密码子1450、1421、1306和128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中 APC 基因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大体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中国人结直肠癌中存在较高频率的 APC 基因突变,截短突变为其主要突变类型。同时,本研究在 APC 基因的 MCR 中发现2个突变热点区及4个潜在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用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111例局部进展期(T3~4 N0~2 M0)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50 Gy,化疗包括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及不含铂类药物的单药化疗方案。共105例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10周内完成了肿瘤根治性(R0)手术,可进行疗效的病理学评价。结果105例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切缘均阴性,42例(37.8%,42/111)患者成功实施保肛手术;18例临床-影像分期为T4期患者中,15例(83.3%)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得根治性切除(R0)。所有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肿瘤完全消退15例(14.3%),重度消退26例(24.8%),中度消退40例(38.1%),轻度及无消退24 例(22.8%)。结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TME手术安全可行,可提高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与保肛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是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优选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应用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重症烧伤病人血清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衍生剂,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360nm处测定血清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以外标法进行计算。结果:在27分内分出17种氨基酸,分离完全。DNFB省生的氨基酸其回收率在97.32%-104.26%之间,变异系数为1.5%-4.8%。在重症务病人组,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含量发生显著改变。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同时探讨其在喉乳头状瘤和声带息肉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喉鳞癌、7例喉乳头状瘤及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X-2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声带息肉(P<0.01); 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声带息肉(P<0.01);声带息肉中几乎未见COX-2表达.在喉癌组的组织分级中,COX-2蛋白在高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度分化(P<0.01)和低分化(P<0.01);在中度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P<0.01);COX-2蛋白在各临床分期、T分级、N分级、肿瘤部位及年龄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①COX-2蛋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②COX-2蛋白在小儿喉乳头状瘤复发和成人乳头状瘤发生方面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慢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9~2004年收治慢性乳腺炎(包括乳腺结核)9例,均误诊为乳腺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肥胖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生存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147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IOTF)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非肥胖组(body mass index,BMI<25.0 kg/m2)101例、超重组(BMI 25.0~29.9 kg/m2)37例和肥胖组(BMI≥30.0 kg/m2)9例。对三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和长期生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间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无差异,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合并症多于非肥胖组(P=0.036)。非肥胖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或低位前切除术的下切缘距离三组间无差异。中转开腹率非肥胖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4.0%、13.5%和0(P=0.112)。非肥胖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5%、55.7%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值=0.993,P=0.319)。结论超重和肥胖患者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不影响远期生存结果。  相似文献   
118.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在我院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25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55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大体类型、分化程度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标准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应接受综合治疗并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成形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8 cm)的患者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乙状结肠成形术(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3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结肠J型贮袋重建(对照组).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部完成壶腹重建,对照组4例患者贮袋重建失败.两组各有3例患者行临时性横结肠造口术.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2,P0.05).术后4个月时,24 h排便次数观察组为(2.0±1.5)次,对照组为(2.5±1.0)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42,P0.05).大便失禁评分观察组为(1.7±0.7)分,对照组为(1.6±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05).结论 乙状结肠成形术与结肠J型贮袋重建在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方面作用相似.乙状结肠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胃多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1999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胃多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胃多发癌多见高龄男性,早期胃癌占28.9%,共施行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4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2.4%、28.6%.结论 胃癌患者应于术前及术中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经合理治疗胃多发癌的治疗效果与单发胃癌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