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6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31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全胃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 3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 2组 ,肝硬化对照组 6只 ,肝硬化 TPN组 7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 ,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 除 TPN组有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 ,其余大鼠均成活。与对照组比较 ,TPN组血清 TBIL、AST和 AL T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AL B明显降低 (P<0 .0 5 ) ,血清 TG水平明显升高 (P<0 .0 5 ) ,肝 TG、CHO含量明显升高 (P<0 .0 5 )。结论 硬化肝 TPN时要注意观察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2.
肝动脉栓塞术(HAE)治疗原发性肝癌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未见有HAE并发症死亡的专题报告。本文就我院HAE术后1个月内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转染人肝癌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 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 方法: 采用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 刺激下增殖分化为DC细胞;从人肝癌细胞中体外扩增肝癌RNA。以HCCRNA转染DC细胞,并与PBMC混合培养诱导扩增CTL。MTT法测定CTL的杀瘤活性。 结果: 转染HCCRNA 48 h后, DC表面分子CD83、CD86和HLA-DR表达明显增高。转染HepG-2细胞HCCRNA的DC和病人HCCRNA诱导的CTL对HepG-2细胞和病人HCC细胞的杀瘤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RNA+DC、脂质体+DC、Opti-MEM+DC以及空白对照组;而对胃癌SGC-7901细胞无杀伤活性。 结论: 以肝癌RNA为肿瘤抗原,DC作为疫苗的抗原提呈细胞,体外冲击致敏DCs,能诱导肝癌特异性CTL。本研究为HC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防治提供一种可能有效的疫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血管生成和侵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进行CD34、VEGF、 ANG-1、 ANG-2 和TSP-1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VEGF、ANG-1、ANG-2、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组CCC的微血管密度(MVD)为(87.2±52.6)/mm2,VEGF、ANG-1、ANG-2 和TSP-1的阳性率分别为75.6%、36.0%、57.6%和45.5%。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高MVD相关,TSP-1则与MVD负相关(P<0.01,P<0.05,P<0.01)。阳性TSP-1与肝内转移正相关(46.7% vs 5.6%,P<0.05)。结论: CCC瘤内的血管新生活跃,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CCC血管生成正相关,TSP-1则与其负相关,TSP-1的阳性表达还与肝内转移相关,VEGF、ANG-1、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侵润转移未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 IP3) 和Fas基因表达变化在quercet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HepG2 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 20、40、60、80 μmol/ L quercetin作用于 HepG2 细胞72 h和60 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HepG2 细胞6 h、12 h、24 h、48 h、72 h,应用同位素试剂盒IP3 - [3H] Birtrak检测细胞IP3 含量,RT-PCR分析Fas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细胞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各浓度的quercetin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72 h,IP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7.9±1.5 )pmol/106cells、(15.5±1.1)pmol/106cells、(5.7±0.9)pmol/106cells、(5.5±0.8)pmol/106cells vs (29.4±0.5)pmol/106cells],Fa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26±0.01、0.30±0.01、0.30±0.02、0.37±0.02 vs 0.19±0.02],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1.10±0.08、 0.91±0.02、0.78±0.07、0.73±0.05 vs 0.15±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2±1.1)%、(15.5±1.1)%、(26.8±2.5)%、(27.1±1.5)% vs (2.6±0.1)%]; 60 μmol/L quercetin 作用于肝癌HepG2 细胞6 h、12 h、24 h、48 h、72 h ,各时相IP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4)pmol/ 106cells、 (12.0±1.4) pmol/ 106cells、(7.5 ±0.8) pmol/ 106cells、(5.6 ±0.5) pmol/ 106cells、(4.3 ±0.6) pmol/ 106cells vs (29.2 ±0.6) pmol/106cells,P<0.01];12 h后Fa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26±0.02、0.28±0.02、0.26±0.01、0.24±0.01 vs 0.20±0.01],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 0.65±0.17、 1.20±0.07、1.51±0.06、1.50±0.06、0.97±0.17 vs 0.18±0.01],24 h后各时相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 ±0.5)%、(20.5 ±2.0)%、(30.7 ±1.6)% vs (2.6 ±0.1)%,P< 0.01]。结论: Quercetin能减少IP3 生成,上调Fas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目的:检测组织因子(TF)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其中27例肝癌、癌旁、正常肝组织TF mRNA表达。结果:①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TF在分化高低、肿瘤大小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在有淋巴转移、肝外脏器转移及门脉癌栓组高于无转移及癌栓组(P<0.05),而在不同癌灶数目及包膜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TF mRNA在肝癌组织中阳性率及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62.96%(17/27)、0.567±0.268,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阳性患者相对表达强度在肿瘤大小及部分侵袭转移指标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TF在肝癌患者血浆及组织中升高且与部分侵袭转移指标相关,提示其TF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与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7.
�ξ����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NH )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1999年以来收治的 17例FNH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CT检查均未确诊本病 ,2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而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15例行手术切除 ,术后恢复良好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FNH的发生可能与肝先天性血管畸形形成血流高灌注有关。FNH临床鉴别诊断极其困难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获明确病理诊断。无症状的FNH无须手术治疗 ,但当结节直径 >5cm ,病人有症状时 ,或结节位于中肝 ,压迫门静脉、下腔静脉时 ,或性质未明 ,不能排除肝细胞癌 (HCC)和肝腺瘤时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8.
原发性肝癌肺转移能成功手术切除者不多见,国内未见有专题报告。我们近30年来收治原发性肝癌肺转移并行手术治疗的共有4例,现报告如下。 例一:男,58岁,26年前因左外叶巨块型肝癌行左半肝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肝细胞癌。术后近5年胸部照片检查时发现左上肺一2 cm圆型病灶,作左上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细胞癌肺转移。肺手术后一年内先后2次再发现脑有单个转移性肿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全身热疗法(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BH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39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分析该疗法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治疗效果,初步评估该疗法的疗效。结果 ①WBH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率为61.5%(24/39),60.0%(9/15)的患者AFP有不同程度下降,肿瘤疼痛缓解率达100%;存活期〉2年者占12.8%(5/39),〉1年者占59.0%(23/39),〉6个月者占76.9%(30/39)。②谷丙转氨酶于治疗后1~3d出现明显升高(P〈0.05),7d后下降并接近治疗前水平;谷草转氨酶于治疗后1d明显升高(P〈0.05),3~7d则下降并接近治疗前水平;白蛋白于治疗后1d出现下降(P〈0.05),但3d即已恢复;肝功能正常组总胆红素于治疗后第1~3d出现升高(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未观察到同样变化;转肽酶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WBH能改善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同时可造成患者肝功能一定程度的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单纯疱疹病毒-1-胸苷激酶(CD/TK)双自杀基因对人胆管癌细胞 QBC939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CD/TK 克隆入穿梭载体成为 pAdtrack-CMV-CD/TK,与骨架载体 pAdeasy-1在细菌内同源重组为 pAd-CD/TK,经 PacⅠ酶切,293细胞包装、扩增、纯化后,体外转染人胆管癌细胞 QBC939,并给予前药5-FC 或 GCV,观察其体外杀伤效果。结果含 CD/TK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鉴定正确,扩增纯化后,病毒滴度为1×10~(11)颗粒/ml。重组腺病毒对 QBC939细胞在感染倍数(m.o.i)为100时的转染效率为90%,在 m.o.i50感染时,0.1mmool/L的5-FC 及10 μmol/L 的 GCV 对 QBC939细胞的杀伤率为80%,明显高于单用5-FC 与 GCV 的效应。结论双自杀基因以腺病毒为载体对人胆管癌细胞转染效率高,体外杀伤效应明显。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