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1篇 |
免费 | 217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147篇 |
口腔科学 | 122篇 |
临床医学 | 752篇 |
内科学 | 365篇 |
皮肤病学 | 60篇 |
神经病学 | 95篇 |
特种医学 | 146篇 |
外科学 | 472篇 |
综合类 | 1292篇 |
预防医学 | 725篇 |
眼科学 | 54篇 |
药学 | 48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28篇 |
肿瘤学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234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43篇 |
2009年 | 265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248篇 |
2006年 | 287篇 |
2005年 | 254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215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西丁在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肛肠外科患者8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将其根据不同的术后治疗方法均分为实验组(400例,采用注射用头孢西丁治疗)与对照组(40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前者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注射用头孢西丁治疗肛肠外科术后患者,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骨水泥定向注射技术在椎体成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于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骨四科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共116例(126个椎体),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将骨水泥定向注射技术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治疗后30个月对患者进行VAS评分.根据X线检查及CT检查,观察伤椎复位情况及椎体内骨水泥充盈、渗漏情况.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及伤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第3天、治疗后30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为(84±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定向注射技术既能够保证术后的止痛效果,还降低了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渗发生的概率,同时降低了骨水泥注射的有效量. 相似文献
65.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方法 概述国外文献报道的对左半经肠癌性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 手术方法包括姑息性手术,分期手术及一期手术,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总体来看,一期手术疗效较好,且更易为医师和患者接受。结论 各类手术有不同的适应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一期切除。 相似文献
66.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附15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寻找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50例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结果:引起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75例(50.0%),肠粘连27例(18.0%),腹外疝11例(7.3%0肠扭转10例(6.7%),其它原因导致梗阻27例(18.0%)。绞窄性肠梗阻34例,术后有并发症35例,死亡12例。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重视老年合并疾病、早期诊断及手术可有效减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7.
慢传输性便秘结肠阿片受体的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慢传输性便秘(STC)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患者结肠mu、kappa阿片受体,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STC患者结肠mu阿片受体的最大结合数(Bmax)和解离常数(K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Bmax400.950比96.304pmol,KD431.314比179.839pmol);kappa阿片受体含量检测亦有类似结果(Bmax:375.073比45.264pmol,KD485.407比141.016pmol)。结论STC患者阿片受体含量增加,内源性阿片肽活性增加。提示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可能是治疗STC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8.
69.
肠造口还纳手术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的还纳不是一个单纯的肠吻合手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32.1%[1].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切口疝等.我们通过对72例肠造口还纳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肠造口还纳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70.
显微外科在修复手部皮肤逆行脱套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9月,我们根据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损伤程度、逆行蒂部位及皮瓣缘出血等损伤特点,对手部逆行撕脱皮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动静脉及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回植,并且皮下充分引流等急诊修复15例,同时行骨折固定与肌腱修复。结果13例撕脱皮肤完全成活,2例术后小面积皮肤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个月~1年,患手外形满意,血供充分,皮肤质地柔软,手部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可最大程度恢复皮肤的血液循环,确保皮肤成活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