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柳光宇  沈镇宙 《抗癌》2004,(4):21-23
乳腺癌的症状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糜烂或皮肤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具有特  相似文献   
42.
5307名女性乳腺首次筛查影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超声和体检3种筛查组合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检出的意义,分析筛查癌的特点.方法 对5307名女性乳腺进行初次筛查,受检者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9岁).分析X线加超声和体检、X线加体检、X线检查3种筛查组合的回叫率、活检率和癌检出率,并对筛查癌进行影像分析.各组间比较使用行×列的X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 X线加超声和体检、X线加体检、X线检查3种筛查组合比较如下:回叫率分别为4.90%(49/1001)、6.90%(166/2407)、4.48%(85/1899);活检率为1.60%(16/1001)、1.04%(25/2407)、0.163%(12/1899);癌检出率为0.50%(5/1001)、0.17%(4/2407)、0(0/1899).X线加超声和体格检查的癌检出率最高,共发现10例乳腺癌,其中9例为筛检癌.3组间的回叫率、活检率和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99、6.264、8.764,P值均<0.05).筛检癌中8例为早期乳腺癌(导管原位癌4例,Ⅰ期浸润性乳腺癌4例).X线检出的7例病灶中仅2例被超声发现,其他5例超声和体检均未检出.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多形性钙化2例,交界性钙化呈线样分布2例,不对称致密、不对称致密伴钙化、多簇状钙化伴多发结节各1例.X线漏诊的2例经回顾性阅片都予以正确诊断,均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结论 X线加超声和体格检查3者组合是乳腺癌筛查的最佳组合,X线检查检出的病灶较其他方法更为早期.  相似文献   
43.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乳腺癌也不例外;对于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关系,许多研究提示糖尿病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目前对于合并糖尿病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的预后的认识还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合并有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乳腺癌患者(后者为对照组)之间的预后差异,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乳腺癌组的复发转移率19%,对照组复发转移率9.3%,两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伴有糖尿病、淋巴结状态及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状态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淋巴结阳性亚组、ER阳性或阴性亚组及接受化疗组中均显示了显著预后价值,但在淋巴结阴性亚组及未接受化疗亚组中,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4.
章颖  柳光宇 《天津医药》2016,44(4):408-412
摘要: 乳腺癌位于女性癌症发病之首。相较年长患者, 年轻乳腺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 检出率较低, 预后也更差。个体化、 多学科治疗对最大化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尤为重要; 且越来越多年轻女性在关注治疗效果的同时要求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本文就年轻乳腺癌的诊断筛查方法、 综合治疗进展、 治疗产生的生殖内分泌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依西美坦治疗经他莫昔芬辅助治疗2~3年后的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妇女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妇女,这些患者均在接受2~3年他莫昔芬治疗后换用依西美坦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全部50例患者均未出现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的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也无患者因任何原因而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关节痛(8%),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依西美坦对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患者基本可耐受治疗。结论: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他莫昔芬转换依西美坦方案较为安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关节痛。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22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及复发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孕激素受体(PR)状态是无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患者年复发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即该复发风险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左右;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绝经状态或激素受体状态不同的患者均存在术后双峰型复发模式,但不同亚组间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该复发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以及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复发双峰较阴性患者在时间上有所延迟。结论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紫杉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紫杉醇具有促微管聚合及使细胞分裂停滞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并非导致人类乳腺癌细胞凋 直接原因。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紫杉醇可能通过启动了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倍传导通路及一系列蛋白质修饰过程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其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磷酸化似乎起关键性作用,在其上游包括c-Raf-1和PKA,下游还有caspase3、PARP等都可能参与这一诱导凋亡过程。此外p34cdc激酶、p35和p21的介入亦有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42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化疗术后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p53、Cathepsin-D、p27、cyclinD1、Bax、Ki67、TOPOII、GSTπ、MDR和Bcl-2等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或cathepsin-D或GSTπ阴性的病人化疗疗效要显著优于阳性的病人,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GSTπ和p53是独立的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标。结论 GSTπ和p53可作为判定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两个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9.
<正>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1895年Beatson对3例晚期及复发性乳腺癌应用卵巢切除,使肿瘤得到控制,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内分泌激素有关。20世纪70年代Jensen等分离出雌激素受体,揭示了乳腺癌的激素调控作用与激素受体密切相关,并开始着手研究  相似文献   
50.
贾晓青  柳光宇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2):1408-1411
靶向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至关重要,然而原发或继发内分泌治疗耐药及后续的疾病进展仍不可避免。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位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细胞不可控性生长。目前许多研究表明mTOR通路的激活可能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阻断此通路有助于消除耐药,维持药物的敏感性。许多靶向mTOR通路的药物均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应,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且已有许多临床试验结果表明mTOR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对mTOR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在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乳腺癌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