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测定9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各型AL患者sIL-2R均明显升高,且ALL〉M5〉M2〉M3。sIL-2R水平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外周白血细胞数、外周成熟淋巴细胞绝对值无关。动态观察发现化疗后不能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sIL-2R明显高于获得CR患者。各型AL患者化疗CR后,sIL-2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M2、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不伴贫血的甲状腺机能亢进100例,其中女性84例,男性16例。年龄范围为16~69岁(平均44.8岁)。他们均未服补血药也未患血液病。同时以年龄及性别相仿的健康人200名作为对照。未经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女性为80.5±3.88μm~3,男性为82.06±3.0μm~3)非常明显地低于正常对照组(女性为87.0±4.0μm~3,男性为88.0±4.0μm~3)的数值,(P<0.001);而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缩体积(P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AL)及正常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AL和正常骨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定量分析了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中TR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应用经倍比稀释的TRF1^33-277纯化蛋白质作为定量标准,建立以抗TRF1^33-277单克隆抗体的定量Western blot的方法,而且以该方法检测TRF1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另外,应用TRAP-PCR-ELISA法检测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端粒酶活性,以研究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AL患者骨髓组织中TRF1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骨髓组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略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的患者TRF1表达水平较前增高,但仍低于正常(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未缓解的患者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L患者初发未治时骨髓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首次缓解者(P〈0.01);初发未治时,ALL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略高于ANLL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TRF1蛋白质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低.且与疗效及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4.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树突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培养体系中应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培养未成熟DC(imDC,GM-CSF)和TGF-β1处理的DC(TGFβ-DC,GM-CSF+TGF-β1),观察其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BrdU ELISA法检测DC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在LPS刺激后分泌IL-12p70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oll-like受体4(TLR4)表达.结果与imDC相比,TGFβ-DC在LPS刺激后仍能保持未成熟的细胞形态.TGFβ-DC的CD80,CD86表达明显低于imDC[(4.14±0.95)%和(13.90±7.22)%;(8.60±0.75)%和(20.63±5.03)%,P值均<0.05].ImDC对LPS有更强的反应性,其中I-Ab、CD80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TGFβ-DC(P值分别<0.01及<0.05).TGFβ-DC在96 h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T细胞为14,11时,TGFβ-DC的异基因刺激能力较imDC弱(P值均<0.05).LPS刺激TGFβ-DC 24 h后分泌IL-12 p70的能力显著低于imDC(P<0.01),TGFβ-DC较imDC弱表达TLR4(P<0.05).结论TGFβ能抑制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且能抵抗LPS的促成熟作用,并可能与其TLR4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9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MNCVEGF的含量,MTT比色法检测骨髓MNC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骨髓MNCVEGF相对中位表达量(VEGF与βactin相对灰度比值),初发未治组(0.86)高于缓解组(0.41)和正常对照组(0.39)(P值均<0.01),复发组(1.02)与初发未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1.03)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0.61)(P<0.05)。初发未治AL组骨髓MNC72h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为91.48ng/L,高于缓解组(31.91ng/L)和正常对照组(28.71ng/L)(P值均<0.01);AML组(173.49ng/L)高于ALL组(32.76ng/L)(P<0.01)。AML患者骨髓MNC72h培养上清可促进huECV304细胞增殖,明显高于条件上清加VEGF抗体阻断组(P<0.01);而ALL患者骨髓MNC培养上清液对hu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单抗阻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MNCVEGFmRNA表达强度和分泌水平高于ALL患者;参与ALL和AML血管新生反应的调控因子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6.
两份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治疗成人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的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性并发症 ,对 1例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两份非亲缘供者脐血联合移植。预处理采用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采用霉酚酸酯 (MMF)联合环孢霉素 (CsA)和短程氨甲喋呤 (MTX )方案。移植总单个核细胞数为 4.63× 10 7/kg ,CD3 4 + 细胞数为 8.3 4× 10 5 /kg。采用PCR法测定患者外周血细胞短串重复序列 (STR)获取植入证据。结果表明 :患者于移植后 2 3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0 9/L ,移植后 3 3天外周血血小板 >2 0× 10 9/L ,移植后 47天血小板 >50× 10 9/L。移植后 ,患者Ph染色体转阴性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移植后 3 1天 ,46天及 71天查外周血STR显示其中 1份脐血完全植入。患者于移植后 13天出现Ⅱ度急性GVHD ,经治疗后消失。结论 :脐血联合移植可用于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多份脐血联合移植可能是解决单个核细胞数偏低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的T 淋巴细胞进行测定和纯化,为研究介导同种异体反应的T淋巴细胞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利用新颖的细胞因子分泌检测方法(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分泌IFN-γ,IL-4 和IL-10的T 淋巴细胞; 对分泌IFN-γ 的T细胞进行磁性纯化。结果: 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检测到分泌IFN-γ 的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1.12%±0.13%),而分泌IL-4 和IL-10的T淋巴细胞则无升高(分别为0.12%±0.03%和0.10%±0.03%);分泌IFN-γ 的T淋巴细胞可以被进一步纯化(93.8±22.1)倍。结论: 利用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分泌IFN-γ 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细胞可以被有效地纯化。  相似文献   
108.
患者,男,42岁.因左上腹不适36年渐加重,反复头晕3年,间隙褐色尿1个月,于2008年7月15日入住我院.患者约6岁时发现脾脏偏大、贫血.但未予以重视和治疗.入院前因乏力加重、皮肤黄染明显、间隙深褐色尿而就诊.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型(MDS—RAEB)细胞株MUTZ-1细胞凋亡的端粒酶调控机制,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TRF1(TTAGGG 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2(TTAGGG repeat binding factor 2)、bcl-2、bax等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转位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8μmol/L As2O3诱导MUTZ-1细胞凋亡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在该浓度范围内,As2O3可下调细胞端粒酶活性。且端粒酶活性下调与凋亡细胞阳性率呈明显负相关(r=一0.938,P=0.018)。MUTZ-1细胞经As,01作用后,hTERT基因mRNA表达下调,并与端粒酶活性变化呈正相关(r=0.783,P=0.022),但As2O3对TRF1及TRF2基因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MUTZ-1细胞端粒酶活性受抑制同时,伴有bcl-2 mRNA表达下调及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诱导MUTZ-1细胞凋亡。As2O3抑制MUTZ-1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诱导该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0.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克隆性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特征为血细胞生成增加而成熟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