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5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术中胃肠镜在消化道大出血剖腹探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90%以上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和内镜下治疗止血,但有10%左右的消化道大出血经保守治疗不能止血,且因出血量大或生命体征不稳等原因无法行急诊内镜检查,而需要急诊剖腹探查术,部分病例术中需行内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因及部位.  相似文献   
32.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治疗方法众多,疗效评价不一。本文结合临床研究从循证医学角度评述治疗NAFLD的方法和药物,以提高临床对NAFLD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例,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钛夹推送器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 1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钛夹钳夹治疗后,均一次性止血,即止血率100%,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1至7个月无一例再发出血.结论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费用低的治疗措施,值得各级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片(镇静催眠药)在中国朝鲜族和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9名朝鲜族和10名汉族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咪达唑仑片15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咪达唑仑的浓度,用DASVer2.0.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咪达唑仑片在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受试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0.63±0.72),(1.52±0.74)h,Cmax分别为(189.03±82.05),(103.11±26.37)μg.L-1,t1/2(3.82±2.33),(2.96±0.77)h,AUC0-12(369.75±85.47),(368.95±103.63)μg.h.L-1,AUC0-∞(403.29±124.28),(397.29±124.06)μg.h.L-1。结论朝鲜族和汉族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咪达唑仑片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存在双峰现象,2组间tmax、C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BMT)是否能重建肥大细胞缺陷大鼠(Ws/Ws大鼠)的消化道肥大细胞,并了解新生肥大细胞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 42只Ws/Ws大鼠分成对照组及6种毁髓照射剂量组(6.0、7.0、8.0、9.0、10.0和11.0 Gy),每组6只,以确定Co60放射源的适宜毁髓照射剂量.16只Ws/Ws大鼠进行7.5 Gy照射,于照射后第1、5、8、12天检测血象及骨髓象,每个时间点4只,另取4只无照射Ws/Ws大鼠的血象与骨髓象作为对照.将与Ws/Ws大鼠同基因背景的正常BrownNoway (BN)大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输注入经7.5 Gy剂量照射后的Ws/Ws大鼠体内,构建BMT-WMWs大鼠.4只雌性Ws/Ws大鼠接受雄性BN大鼠BMT后4周经Y染色体原位杂交(Y-FISH)鉴定BN大鼠骨髓在BMT-Ws/Ws大鼠体内的存活及分化迁移.另使用相同方法构建雄性BMT-Ws/Ws大鼠24只,于移植后5、8、13及23周(各6只)通过阿尔新蓝-番红O染色观察肥大细胞在全消化道的重建情况,对其进行计数,通过Western印迹法定量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表达.结果 Y-FISH显示雄性供体的骨髓可在雌性Ws/Ws大鼠体内存活并迁移分化为成熟的消化道肥大细胞.8周时BMT-Ws/Ws大鼠食管、胃及回肠远端肥大细胞数目最多,均明显高于BN对照大鼠[(103±6)比(35±4),(271±23)比(124±13),(200±13)比(103±7)个/mm2,均P<0.05,n=6);食管及回肠组织类胰蛋白酶含量也最高,明显高于BN对照大鼠(1.3±0.3比0.6±0.2,3.6±0.8比1.9±0.4,均P<0.05,n=4).13周之后肥大细胞数量及蛋白酶含量逐渐回落.结论 骨髓移植可以重建WMWs大鼠消化道肥大细胞,移植后8周至13周消化道肥大细胞及类胰蛋白酶含量最丰富,此期可作为BMT-Ws/Ws大鼠用于肥大细胞功能实验研究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探究眼轮匝肌折叠联合眼袋去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203例(240只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0例(120只眼)患者,B组103例(120只眼)患者。分别采用眼轮匝肌折叠联合眼袋去除术和眼轮匝肌缩短转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后跟踪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来比较疗效。结果利用眼轮匝肌折叠联合眼袋去除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为2%,且没有成角畸形等并发症,而眼轮匝肌缩短转位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为10%。结论眼轮匝肌折叠联合眼袋去除术的术后效果明显优于眼轮匝肌缩短转位术,而且复发率低,美观度也比较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低,总体效果很好,可以满足患者需求,应用在临床治疗上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Boerhaave′s综合症,临床少见,常延误诊治,死亡率达89%~100%[1]。近年来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有20%~30%[2]。笔者科室于2008年1月—2010年3月对8例食管破裂患者施行食管覆膜金属支架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中位数59岁(40~77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6d。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8.
39.
肝细胞癌(HCC)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局部疗法在HCC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也备受关注,将两种方法单独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疗效并不满意,近年来有研究提出将两者联合治疗HCC患者以期改善远期预后。多项将两者联合治疗的相关临床前研究对于明确联合机制提供了有利证据,为了确定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案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各期临床试验也在大规模进行中。此文就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局部疗法在HC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背景: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在慢性内脏痛形成中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特征与NOX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7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符合罗马Ⅳ标准的IBS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结肠黏膜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肠道黏膜菌群,并分析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NOX1表达。结果:IBS组和对照组肠道黏膜菌群以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IBS-D组、IBS-U组和对照组之间菌群多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IBS组Tissierella丰度明显增加(H=6. 688,P 0. 05),Granulicatella丰度明显降低(H=6. 212,P 0. 05)。与对照组和IBS-U组相比,IBS-D组Porphyromonas、Marmoricola、Cardiobacterium丰度明显增加(P均0. 05)。与对照组相比,IBS-U组、IBS-D组NOX1表达增加(P 0. 01)。肠黏膜NOX1表达与Tissierella丰度存在正相关性(r=0. 611,P 0. 05),但与Granulicatella丰度无明显相关性(r=0. 253,P=0. 376)。Tissierella、Granulicatella丰度、NOX1表达与IBS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IBS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肠道黏膜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部分菌群丰度发生改变,且不同亚型的菌群丰度变化不同。IBS患者结肠黏膜NOX1表达上调,且与Tissierella丰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