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164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36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涎腺癌肉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涎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全部病例的组织学标本重新进行镜下观察。结果:涎腺癌肉瘤临床表现常为迅速增大的颜面部肿物并伴疼豢。光匀下组织学观察常可见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并存,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肉瘤以骨或软骨肉瘤为主。结论: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与涎腺其他恶性肿瘤较难区别,但涎腺癌肉瘤的恶性程度极高。 相似文献
2.
探讨舌鳞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舌鳞癌进展和转移的影响。应用常规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0例舌鳞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其中包括无淋巴结转移24例及有淋巴结转移16例,舌乳头状瘤12例及正常舌粘膜组织9例。结果显示,舌鳞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为72.5%(29/40),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高表达的阳性率为81.3%(13/16),无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高表达的阳性率为41.7%(10/24);舌乳头状瘤中仅有2例阳性高表达,阳性率为16.7%(2/12);而正常舌粘膜组织中未见有CD44v6蛋白的表达,研究表明,对舌鳞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其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SAcc83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并观察人端粒酶模板hTR封闭后细胞生长行为的改变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TRAP-PCR-ELISA法检测SAcc83细胞系端粒酶活性,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ahTR转染SAcc83,PCNA免疫组化染色以证实其增殖活性改变,TUNEL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转染反义hTR后SAcc8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群体倍增时间延长,转染细胞约30天后死亡。各项凋亡检测均证明细胞凋亡的存在。结论hTR反义基因通过封闭端粒酶模板RNA抑制了端粒酶活性,并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激活细胞的凋亡程序,这为以端粒酶为靶子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p53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p53在口腔颊粘膜上皮的正常(5例)、乳头状瘤(5例)、白斑(5例)、鳞癌(27例)以及癌旁上皮(14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53在鳞癌中的表达率为55.6%;此外发现转移、复发及分化差的鳞癌表达率更高(66.7%)。在同一病变中分化差的肿瘤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细胞。在白斑和癌旁上皮中p53也有表达(36.8%)。结果显示,p53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在口腔颊粘膜上皮的癌变早期及晚期均有p53的过表达,此外在癌前病变中的p53表达将有助于判断其癌变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6.
釉质蛋白是一组细胞外基质蛋白,包括Enamelin和Amelogenin两大类。釉质蛋白在牙胚的正常发育以及颌面部遗传性疾病、牙源性肿瘤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外在釉质蛋白与牙胚发育及牙源性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构建抗骨形成蛋白单链抗体并获得表达.方法:应用一段人工合成的含15个氨基酸的连接肽,采取亚克隆技术,将一株鼠抗BMP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的N端和轻链可变区(VL)的C端连接起来;将连接产物克隆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X-4T-l,在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表达.结果:构建的单链抗体(ScFv)全长705 bp,并获得融合表达产物约52×103u.结论:亚克隆方法是一种构建单链抗体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涎腺恶性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 2 2例恶性肌上皮瘤进行分析。结果 好发于腮腺和腭腺 ;男性多见 (男女之比 2 3∶1) ;中位年龄4 9岁。病理特征为透明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多见 ,呈巢索状分布 ;细胞异型性明显 ,有病理性核分裂像 ;广泛浸润周围组织。免疫组化染色Actin、Ck 18、EGFR、TGFβ均呈明显的强阳性表达 ;PCNA阳性表达的平均增殖指数是 2 2 8%± 6 93,以透明细胞型的PI值为最高 ;癌基因C erbB 2、抑癌基因P53分别呈 63 6%和31 8%的阳性表达 ,各型的表达也以透明细胞型为最高。结论 恶性肌上皮瘤是一种上皮性肿瘤 ,其亚型透明细胞型恶性程度较高。C erbB 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恶性肌上皮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