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假体深部感染的不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提高感染的治愈率。方法从1997年7月到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32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7例由他院转入。发病年龄7—60岁,平均23.46岁。男性15例,女性17例。肿瘤类型:骨肉瘤2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各4例,转移瘤和皮质旁骨肉瘤各1例。部位:股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6例。手术:清创手术9例;腓肠肌皮瓣转移手术4例;一期假体翻修手术7例;二期假体翻修手术11例,截肢手术1例。采用单因素X。检验分析不同手术类型之间是否有差别。结果随访时间12~102个月,平均36.62个月。保留假体清创术根治感染的成功率33.3%(3/9),清创+腓肠肌皮瓣根治感染的成功率是25.0%(1/4),一期假体翻修手术的感染根治成功率42.9%(3/7),二期假体置换根治感染的成功率81.8%(9/11)。截肢根治感染的成功率100%。单因素X。检验分析清创组和二期假体翻修手术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期假体翻修手术是治疗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较好办法,清创手术、一期假体翻修手术要慎重。腓肠肌内侧头皮瓣用于治疗胫骨近端深部感染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总结骶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结果,评价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 自1998年至2009年共收治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3岁.累及S3以下的3例患者接受单纯后方入路整块切除,其余59例累及S3以上的患者接受低位部分肿瘤切除,高位肿瘤局部刮除手术.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术中腹主动脉临时阻断.结果 除1例术后2周死亡外,61例患者平均随访39个月.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在48例初次手术患者中,14例(29.2%)复发;另14例复发后就诊的患者中,再次复发6例(42.9%).7例保留单侧S3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中2例发生排尿困难;6例仅保留双侧S2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均发生大小便功能异常.并发症包括19例(36.9%)术后伤口问题,7例脑脊液漏.结论 手术切除是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进行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刮可以获得一定的局部控制,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骨肉瘤细胞(HOS,MG63)自噬现象的影响。方法用MTT法观察AS2O3对HOS、MG63细胞活力的作用;用透射电镜、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检测HOS、MG63细胞基础自噬以及AS2O3诱导细胞自噬的情况。结果透射电镜、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结果显示MG63基础自噬水平明显高于HOS(P<0.01);AS2O3抑制MG63细胞活力的IC50值15.42μmol/L明显大于AS2O3抑制HOS细胞的活力的IC50值1.067μmol/L,多耐药株MG63较HOS对AS2O3耐药;检测LC3-II及PARP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现,随着HOS自噬水平的增加,HOS的凋亡逐渐增加,而AS2O3通过促进MG63的保护性自噬延缓了凋亡的发生。结论 AS2O3可引起骨肉瘤细胞自噬,对不同的骨肉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化疗耐药的骨肉瘤细胞MG63,AS2O3诱导的自噬是保护性自噬,自噬延缓了凋亡的发生;而对于化疗敏感的HOS细胞,AS2O3诱导的自噬促进了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患者女性,48岁,4年前因发现左小腿肿物行左胫骨病灶穿刺活检术,病理示未见肿瘤成分.随访观察,未行特殊治疗.2个月前患者出现左腕部肿胀,无疼痛及活动受限.查体发现肿物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胫腓骨X线片显示双侧对称的胫骨上段骨硬化.全身骨显像显示头颅及四肢骨多发对称性分布的摄取放射性明显增强(图1).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男70例,女72例。年龄8~83岁,平均44.6岁。按保留骶神经水平分:保留单侧S1-S5患者10例,保留单侧S1-S3患者20例,保留单侧S1-S2患者5例,保留双侧S1患者1例,保留双侧S2患者27例,保留双侧S3患者7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6~1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至2007年3月前的排便功能。结果至少保留一侧S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排尿及排便功能明显好于没有保留S3神经根的患者。保留单侧S3的患者一半没有排尿便困难,4/5的保留双侧S3的患者能保留正常的大小便功能。术前存在或是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的患者,手术解除肿瘤对骶神经根的压迫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大多数在术后3个月时能够恢复,但是少部分患者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有所恢复。结论切除单侧的骶神经根或是至少保留一侧的S3神经根对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1)描述钢板-假体复合体(plate-prosthesis composite,PPC)的设计、重建过程及效果;(2)描述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效果;(3)将PPC的重建效果与传统肱骨上段假体(proximal humeral prosthesis,PHP)进行比较。方法选自2007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我中心手术治疗的17例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患者[男9例,平均年龄(23.9±17.1)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肩关节的肱骨上段肿瘤瘤段截除术,平均截骨长度为(19.8±3.4)cm,占肱骨全长比例平均为(71.5±6.3)%。笔者按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PPC组(8例)和PHP组(9例)。PPC组重建方式为:假体近段与常规组配式肿瘤型肱骨上段假体相同,假体柄根据剩余肱骨的长度及髓腔直径预订制为较为粗短的外形;在假体体部中远段预置3个横行钉孔,其孔距与所选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的钉孔孔距一致,其方向被设计为可在保证肱骨头角度良好的同时使钢板与肱骨下端外侧骨面贴合;重建过程中先以骨水泥法固定假体柄于剩余肱骨髓腔中,后以螺钉将适宜长度的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固定于假体表面及肱骨表面。术后患肢功能应用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评估,将影像学有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表现定义为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将假体生存期定义为自手术至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8±28.3)个月。5例(29.4%)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平均术后假体生存期为(79.0±15.4)个月。PPC组8例平均手术时间(3.2±1.4)h,平均术中出血量(275.0±146.4)ml。患者术后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22.5±2.4(75.0±8.2)%,无患者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与PHP组患者比较,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应的假体生存期的比较中,PPC组显著优于PHP组(0∶55.6%,P=0.020,77.0∶51.5±18.7,P=0.029)。结论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应用假体重建可恢复一定的上肢功能,但其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用PPC假体重建可在达到与PHP重建方式相似的术后功能且不增加手术复杂度与风险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可作为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理想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明确脊柱骨髓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为探讨脊柱骨髓瘤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脊柱骨髓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就诊时平均年龄64.8岁(43~83岁)。病变位于颈椎18例,胸椎41例,腰骶椎26例。患者症状包括局部疼痛70例(82.3%)、神经根性症状30例(35.3%),脊髓压迫症状37例(43.5%)等。手术方式为开放手术75例(其中联合椎体成形术1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一般状况评分在术后的改善程度、生存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效果(VAS评分/ECOG评分/Frankel分级)的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术前化疗或栓塞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病变数目以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肌酐、C反应蛋白、B2微球蛋白、白蛋白、血钙、乳酸脱氢酶等)作为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均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8min,出血量1928.48ml,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化疗、栓塞并未显著减少减压固定组患者的出血量,而对于病灶清除性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前化疗、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在本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5%(9/85)。中位生存期39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9%、70.6%、50.6%。Cox回归模型最终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P<0.01,95%CI1.87~12.94)、乳酸脱氢酶水平(P<0.01,95%CI 2.19~11.2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的手术治疗方式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整体生存时间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胫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案、术后生存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共收治胫骨转移癌患者16例,其中来源于肺癌5例、乳腺癌3例、膀胱癌2例,肾癌、结肠癌、肝癌、淋巴瘤各1例,来源不明者2例。肿瘤位于胫骨上段11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下端2例(1例患者双侧胫骨转移)。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其他未发生骨折者以Mirels评分评价骨折风险。16例患者中,15例接受手术治疗,共16例手术,包括9例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术,6例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1例截肢术。术前和术后均以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还依据MSTS评分分析患者功能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1~72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期7个月(1~72个月),半年总体生存率57.14%,两年总体生存率8.9%。术前病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的Mirels评分为(9.8±1.0)分;术前VAS评分(7.62±1.03)分,术后VAS评分(1.36±0.86)分;采用肿瘤刮除内固定手术方式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均MSTS评分分别为(23.1±1.25)分和(21.0±0.63)分,所有患者均认为术后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胫骨转移癌十分罕见,其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结合术后放疗及全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骨的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手术、放疗以及化疗水平的提高,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肺转移.骨肉瘤的肺转移涉及一系列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瘤成功地进入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的存活、定居转移灶、浸润周围的组织、转移灶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生长等[1].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