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12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3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HPMEC,分别以浓度为10-8、10-7、10-6、10-5mol.L-1的AngⅡ刺激HPMEC0、0.5、1、2、4 h,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观察NF-κB对DNA的结合活性。结果各浓度组AngⅡ均能活化HPMEC中NF-κB;与0 h比较,AngⅡ10-8mol.L-1组在4 h表现出明显的NF-κB活化作用(P<0.05),AngⅡ10-7mol.L-1组在1 h开始活化NF-κB(P<0.05),随后各时间点的效应逐渐增强;AngⅡ10-6mol.L-1组在1 h开始活化NF-κB(与0 h比较,P<0.05),2 h时达到高峰(与1 h比较,P<0.05),4 h活化水平下降(与2 h比较,P<0.05);AngⅡ10-5mol.L-1组在0.5 h即明显活化NF-κB(与0 h比较,P<0.05),随后各时间点NF-κB活化效应逐渐减弱。结论AngⅡ刺激HPMEC后能引起NF-κB活性增加,这可能是AngⅡ促炎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2.
153.
目的:探讨SFRP1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FRP1、β-catenin、E-cad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腺瘤组织的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不同程度缺失,β-catenin呈胞质和胞核异位表达,腺瘤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为87.5%,低于大肠腺癌(100%,P<0.05)。大肠腺瘤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7.5%、37.5%,低于大肠腺癌(58.8%、76.4%,P均<0.05)。半定量RT-PCR显示SFRP1基因在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的对照组,且大肠腺癌组织中SFRP1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大肠腺瘤(P<0.05)。结论:SFRP1基因下调使其拮抗WNT途径的功能削弱,导致Wnt的持续存在、其下游基因β-catenin、E-cad异常表达,从而导致大肠粘膜细胞获得恶变潜能。故SFRPl可能为预防大肠肿瘤的发生、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并为防治大肠肿瘤提供新靶标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4.
 0  引言 三维适形放疗( 32dimensional con2 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 3DCRT) 最大 优点是可使肿瘤获得比常规放射治疗高 得多的剂量,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照 射量显著减少。本研究为3DCRT 的临 床Ⅰ期试验,旨在通过剂量逐步递增,获 得NSCLC 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MTD) 并观察放疗的急性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5.
猫爪草为毛茛科多年生小型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其味甘、辛,性温。归肝经,具有解毒、消肿、散结、清热,抑菌之功效。主治瘰疬、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咽喉炎、疟疾等症。药化研究表明猫爪草含有棕榈酸乙酯、肉豆蔻酸、棕榈酸等,具有抗肿瘤作用;此外,还有抑制脑部病症的形成等作用。猫爪草提取物具有促进肠胃消化,防治便秘的作用;也可辅助治疗脏病、糖尿病、结肠病,痔疮。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1991~2002年,猫爪草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量与价格波动很大,2003年后猫爪草的销势逐步稳定下来,呈现出销量逐年增长,价格逐年攀升之势,特别是进入2006…  相似文献   
156.
应用微波技术能大大缩短免疫组化的反应时间,显著提高工效,引起许多病理工作者的关注与兴趣.我们日常工作中,传统的免疫组化方法时间长、效率低,且在外出普查时,不能得到结果.故我们尝试着进行了用微波技术提高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7.
生态因子对绞股蓝总皂甙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以不同光照强度和pH值等生态因子栽培绞股蓝,当相对照度为39.85%~80.39%时,为绞股蓝生长发育适宜光照,尤以相对照度为64.93%~74.51%时,干物质积累最多,总皂甙含量最高,果实和种子量最大;当相对照度>80%或<40%时,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度下降,总皂甙含量较低,且当年不能开花结果。在pH值为5.5~8.0的完全培养液(MS)中,绞股蓝茎段均能成活,而以pH值为6.5~7.0时生长发育最佳,并于秋天开花结果,总皂甙含量较高;而在pH值<5.5或>8.0时,其插条先后枯黄而死。  相似文献   
158.
宋爱莉  李湘奇  杨毅  孙贻安  任旋磊 《中国药房》2006,17(22):1692-1694
目的研究外用中药制剂乳宁霜的抗炎、镇痛及改善微循环作用。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和乳宁霜低、高剂量组,通过外涂给药方式,分别考察乳宁霜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琼脂性慢性肉芽肿炎症的改善作用;采用灌胃给药或外涂给药方式,以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考察乳宁霜的镇痛作用及抗垂体后叶素致微循环障碍的拮抗作用。结果乳宁霜高、低剂量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6·2%和43·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乳宁霜能减少琼脂所致大鼠慢性肉芽肿的生成(P<0·01),且效果明显好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乳宁霜高、低剂量均能延迟小鼠注射醋酸后疼痛出现时间,减少单位时间内动物疼痛反应次数,并提高热板法致痛的痛阈,与对照组和散结乳癖贴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宁霜高、低剂量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小鼠尾部微循环血流量减少率分别为38%和3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宁霜具有显著的抗急、慢性炎症和镇痛、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59.
��������ȾʱCD���ӱ仯���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感染时T、B、N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分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2~6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早产儿及33例足月儿CD表达。结果(1)足月感染组CD3[(76.89±2.52)%]高于足月非感染组[(64.40±5.69)%],早产非感染组[(80.93±9.13)%]高于足月非感染组;早产非感染组CD4[(61.20±2.21)%]高于足月非感染组[(47.60±4.27)%],早产感染组[(53.63±3.23)%]低于早产非感染组;CD8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性。(2)CD19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性。(3)足月感染组CD56CD16[(5.88±0.62)%]低于非感染组[(13.00±5.31)%],足月非感染组高于早产非感染组[(6.13±1.25)%]。(4)足月感染组CD64[(5056.92±1255.58)分子/单位]高于足月非感染组[(2112.60±1157.21)分子/单位],早产感染组[(4619.67±1395.99)分子/单位]高于早产非感染组[(2407.45±1247.16)分子/单位]。(5)败血症、肺炎及其它感染组CD64高于非感染组。以CD64大于3000分子/单位为阳性,CD64诊断感染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75.1%;以CD64大于2000分子/单位为阳性,CD64诊断感染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60%;CRP诊断感染灵敏度为65.3%,特异度为86%。结论早产儿细胞表面CD3、CD4、CD16CD56变化不同于足月儿,可能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CD64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型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0.
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选用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及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分别涂抹三苯氧胺软膏、散结乳癖贴膏、不同剂量乳宁霜予以治疗,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不用药。观察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变化。结果单纯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P<0.05或P<0.01),乳房微循环灌注量减少(P<0.01);乳宁霜各剂量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和压积及微循环灌注量均基本回复到空白对照组正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乳宁霜可改变乳腺增生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