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p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光镜下:肿瘤细胞呈现形态均一的小圆细胞,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状,部分病例可见典型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CD99、Syn、NSE、Vim呈高表达状态。结果单纯手术组6例,中位生存期17个月,综合治疗组12例,中位生存期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总生存期7~36个月,中位生存期20个月,1年生存率为89%,2年生存率为39%。预后因素中,患者初诊时是否有转移及治疗方法为pPNET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pPNET多发生于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易复发转移,预后差,尤其是初诊时已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采用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miR-21对HepG2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增强组、抑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ipofectamine 2000和Hsa-miR-21 mimics (50 nm/L)、Lipofectamine 2000和Has-miR-21 inhibitor(100 nm/L)转染或者给予Lipofectamine 2000处理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异位基因2(BTG2)蛋白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 增强组细胞BTG2 蛋白表达水平最低,抑制组细胞BTG2 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对照组细胞BTG2蛋白表达水平强于增强组而低于抑制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细胞增殖率较增强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增强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与增强组或对照组比,抑制组细胞周期S期明显减少(P<0.05),而G2期则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增强组S期明显增加,而G2期明显较少(P<0.05);与增强组和对照组比,抑制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与对照组比,增强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miR-21可能通过直接靶向调控BTG2表达而影响HepG2细胞的生长,可能成为干预肝癌生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3.
杨树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90-1490
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因腹痛、腹泻、恶心3小时于2003年10月2日入院。以往无支气管哮喘史及青霉素过敏史。查体:T37.2℃,P82次/分,BP126/72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五官端正,颈软,气管居中,心肺(一) ,腹平软,肝、脾未及,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亚叶酸钙(CF) 、氟尿嘧啶(5FU)、顺铂(DDP) 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效果。 方法 应用CF、5FU、DDP方案治疗胃腺癌28 例和结直肠腺癌14 例。CF每天200 mg次或100 mg次,静脉滴注,连用5 天;5FU每天1000 mg次,静脉滴注,连用5 天,或每天500 mg次,连用10 天;DDP每天20 mg次,静脉滴注连用5 天,或每天60 ~80 mg次,连用2 天,休息到第21 天重复用药后为一个疗程。 结果 治疗胃腺癌28 例(有3 例治疗2 个疗程)中,完全缓解(CR)2 例,部分缓解(PR)12 例,总缓解率为50% ;结直肠腺癌14 例(有2 例治疗2 个疗程)CR1例,PR3 例,总缓解率28-5% 。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血象下降和肾功能损伤。 结论 本方案较CF、5FU方案疗效高,但不良反应亦较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 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 Clini MACS系统分选纯化 患者外周血 CD+34造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纯化 结果。选马法兰 200mg/m2作为预处理方案。[结果]分选纯化结 果,单个核细胞数为 3.7136× 10 8,活性率 96.6%, CD+34细胞数 3.68018× 10 8,即 5.52× 10 6/kg。移植后患者骨髓像获得完全缓 解。移植相关并发症少且易于控制。[结论]自体外周血 CD+34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PTEN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原发结内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rie生存分析、Log-Rank差异显著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EN蛋白阳性组16例,阴性组24例。PTEN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2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7 %比62.5 %,P >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随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减低,PTEN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但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EN蛋白表达与DLBCL分子分型无相关性(P >0.05)。PTE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体力状态、病情分期、乳酸脱氢酶(LDH)及结外受侵无相关性(P >0.05),回归分析表明,DLBCL中PTEN蛋白表达不是疾病的保护因素,国际预后指数(IPI)是疾病的危险因素(OR>1)。此外,PTEN蛋白细胞核表达占15 %(6/40),核表达的例数在PTEN蛋白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结论 DLBCL中PTEN蛋白表达高低与预后无相关性,IPI仍是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7.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胃癌、43例胃起性疾病、24例食管癌患者及158例健康成人血清与胃液中的CEA及Ft。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胃良性疾病及食管癌纽问的差异不明显;胃癌患者血清Ft水平低于各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的胃液CEA及Ft水平均高于各对照组,P<0.01。54例胃癌患者联合测定了血清CEA、胃液CEA及胃液Ft,胃癌胃液中的CEA、Ft双项阳性28例,敏感性为51.85%、特异性为99.04%、阳性诊断价值为96.55%。由此提示,胃液CEA及Ft联合测定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8.
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中的erbB家族包括4个成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其成员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中,EGFR-RTK占40%~80%,对肿瘤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及对放化疗的抗拒起着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常与预后不良相关[1]。易瑞沙(IRESSA,阿斯利康公司)是与ATP竞争性结合的小分子,能选择性抑制EGFR-RTK,影响信号传导。我们用易瑞沙治疗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51例,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经组织细胞学确…  相似文献   
89.
孤立性纤维瘤常发生于胸膜内而少见于胸膜外。发生于胸膜外的孤立性纤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影像学诊断困难。我院收治1例原发于盆腔,术后复发并转移至膀胱的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后3年,患者全身广泛转移死亡。  相似文献   
90.
刘蕾  郭宏强  杨树军 《河南医药信息》2014,(5):176-176,F0003,F0004
目前多种研究认为肿瘤经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及耐药与肿瘤内部存在极少一部分类似于干细胞样的肿瘤起源细胞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将肿瘤干细胞相关的几条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