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
目的:检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21ras、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21ras、TGF-α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21ras、TGF-α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19/30)、80.0%(24/30)和70.0%(21/30),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1/10、2/10和0(P分别为0.008、0.001和<0.001);P21ras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P=0.042)、临床分期(P=0.007)及淋巴结转移(P=0.023)关系密切,而TGF-α及EGFR的表达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胰腺癌组织中TGF-α与EGFR的表达密切关联(rP=0.607.P<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F21ras蛋白表达是一早期而普遍的事件,检测P21ras蛋白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TGF-α与EGFR能够形成自分泌环,参与胰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胸腹腔积液沉淀物石蜡包埋切片法联合常规涂片法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胸腹腔积液沉淀物石蜡包埋切片法及常规涂片法分别检测150例胸腹腔积液标本.结果 150例胸腹腔积液中,经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纵隔镜、胃镜、淋巴结穿刺活检及痰检等确诊为恶性肿瘤120例,常规涂片法检出75例,检出率为62.5%;胸腹腔积液沉淀物石蜡包埋切片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出101例,检出率为84.2%;两法联合检出113例,检出率为94.2%,检出率明显高于前两者的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假阳性结果;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钙结合素(CAL)+波形蛋白(VIM),能够较好地鉴别腺癌细胞及间皮细胞.结论 两法联合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能够提高恶性胸腹腔积液癌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p6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63的表达情况。分析p6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及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 6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1例(47%)p63高表达,35例(53%)低表达。p63与癌周结节有关(P=0.021)。p63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OS分别是49%和74%(P<0.001),5年PFS两组分别是44%和71%(P<0.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63的表达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3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63与癌周结节呈负相关,与OS和PFS呈正相关,p63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4.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Fas及其配体FasL与大肠癌患者肿瘤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 (FCM )对 4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以 40例正常人的PBL作对照。结果 大肠癌患者TI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 16 8% ,PB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 8 0 % ,正常人PBL上Fas分子表达率为12 6% ,前者表达率明显高于后两者 (P <0 0 5 ) ,大肠癌患者PBL上Fas分子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BL上Fas分子表达 (P <0 0 5 )。结论 Fas分子在大肠癌患者PBL与TIL中的表达不同 ;Fas/FasL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全身水平均参与了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为了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短时间内使白细胞回升到正常水平,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化疗效果。我们于1989年12月~1990年8月,用药物足三里穴位封闭的方法,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2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系我院内科住院化疗者,经临床、本院病理科细胞学或/和支气管镜、胃镜、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75例,  相似文献   
47.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4):186-187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 SCT)的动员方法 ,我们分别采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uG CSF ,商品名特尔津 )和进口rHuG CSF(商品名惠尔血 )动员后作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各2 4例和 2 7例 ,结果特尔津作为动员剂在APBSCT中安全、有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分组与动员方法Allo PBSCT分组及动员方法 :特尔津组正常供者 1 3例 ,男 8例 ,女 5例 ,中位年龄 2 8(1 8~ 5 2 )岁 ,中位体重 6 5 (46~ 85 )kg。惠尔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p53突变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作用,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初治DLBCL患者6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突变蛋白和CD10、bcl-6、MUM1的表达,分析p53突变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分子分型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8.4 %(30/62)的患者表达p53突变蛋白。p53突变蛋白表达与初始治疗反应有关(χ2=20.365,P=0.040),阳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3.3 %(10/30),阴性组为59.4 %(19/21);与分子分型有关(χ2=31.023,P=0.021),阳性组非生发中心型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83.3 %和56.2 %;与其他临床特征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突变蛋白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阳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短于阴性组(χ2=36.784,P=0.005和χ2=35.276,P=0.006)。结论 p53突变蛋白表达是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能够用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胸腹腔积液沉淀物石蜡包埋切片法联合常规涂片法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胸腹腔积液沉淀物石蜡包埋切片法及常规涂片法分别检测150例胸腹腔积液标本。结果 150例胸腹腔积液中,经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纵隔镜、胃镜、淋巴结穿刺活检及痰检等确诊为恶性肿瘤120例,常规涂片法检出75例,检出率为62.5 %;胸腹腔积液沉淀物石蜡包埋切片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出101例,检出率为84.2 %;两法联合检出113例,检出率为94.2 %,检出率明显高于前两者的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假阳性结果;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钙结合素(CAL)+波形蛋白(VIM),能够较好地鉴别腺癌细胞及间皮细胞。结论 两法联合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能够提高恶性胸腹腔积液癌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0.
背景与目的: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是否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仍不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和EP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疗效和生存期.方法:在开放、两组随机、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中,符合入组条件的广泛期SCLC患者,随机接受IP或EP一线化疗,用药方案IP组:伊立替康65 mg/m2,第1、8天,顺铂30 mg/m2,第1、8天,21 d为1个周期,连续4个周期;EP组:VP-16为100 mg/m2,顺铂25 mg/m2,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连续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2008年12月-2010年7月,共64例广泛期SCL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IP组35例,EP组29例.IP和EP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是66.7%和60.7% (P=0.202);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是5.7和7.1个月(P=0.719);总生存期分别是未达到和12个月(P=0.591).IP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粒细胞减少、腹泻、消化道反应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是88.2%、40%、29.4%和26.5%; EP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和贫血,发生率分别是80.8%、73.1%和38.5%.结论:IP和EP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疗效和生存期相同,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