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18F ] fluoroerythronitroimidazole (18F-FETNIM ) with integra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imaging in detection of hypoxia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NSCLC) patients. Methods Forty-two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NSCLC underwent 18F-FETNIM PET-CT before treatment. Nineteen patients rested for approximately 120 minutes before undergoing PET-CT,23 patients underwent 2 sequential PET-CT scans at 60 minutes and 120 minutes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18F-FETNIM. 18F-FETNIM uptake was quantified by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in the tumor (SUVmax-T) and contralateral normal lung tissue (SUVmax-N). Regions of interest (ROIs) were drawn in the tumor and contralateral position and the radioactivity ratio of tumor to normal (T/N) was calculated.Results SUVmax-T ( 2. 43 ± 1. 3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UVmax-N (0.87 ±0.46, P<0.001) at 120 min. SUVmax-T (2. 80 ± 1.09) and SUVmax-N (1. 16 ± 0. 56) at 60 m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UVmax-T (2. 61 ± 1. 10) and SUVmax-N (P<0.01) at 120 min. T/N (2.56 ± 0.71) at 60 min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120 min (2.48 ± 0.60),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not significant (P =0.324).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8F-FETNIM PET-CT may be a useful tool for evaluating hypoxia and may be a means to target specifically tumor cells resistant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efore and during ongoing therapy in NSCLC.  相似文献   
32.
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one,TGFβ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9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进行抗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94例肿瘤组织标本中,TGFβ1表达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80.85%(76/94),弱阳性(+)24例,阳性(++)26例,强阳性(+++)26例,正常食管组织未见表达。TGFβ1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临床分期越晚,癌组织TGFβ1表达越显著,χ2=0.861,P=0.022;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GFβ1表达越显著,χ2=0.833,P=0.027。结论:食管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有相关性,食管癌组织TGFβ1表达增高有利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通过测定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后胃和食管的功能变化,探讨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 对 68 例无外侵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通过患者的自觉症状、上消化道压力、胃镜等多项指标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定量观察。结果:与切断组患者相比,保留组患者术后嗳气、返流、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 0 001;术后 1 年体质量(62 .9±4 .4) kg,与术前(62 5±4. 3) 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79;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 20 .58%(14/68),低于切断组80 .88%(55/68)且程度较轻,P=0 002;术后1个月及1年食管体部静息压分别为(1. 59±1. 28)kPa及(1. 43±1. 15) kPa,显著高于正常人食管体部静息压(0. 26±0 .68) kPa和胃静息压(0 .57±0. 43) kPa,P=0 .001;术后1个月及1年的食管体部收缩压分别为(5. 73±3. 65) kPa及(5. 17±2. 11)kPa,高于切断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收缩压(3. 51±2. 61) kPa及(3. 21±2 .46)kPa,P=0 .034;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及收缩压增加,具有减轻或防止术后返流的作用,而切断组则没有。结论:无周围组织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术,对于防止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5.
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对68例无外侵的早、中期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观察组);随机选择68例未保留迷走神经、未加胃底重建的常规手术者作对照组。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自觉症状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上消化道压力、24h胃pH值及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排空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检测结果。结果 (1)临床症状:在厌食、嗳气、反流、烧心、恶心、腹泻、餐后饱胀感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2)24h胃pH值、基础胃酸分泌量、空腹血清胃泌素和胸腔胃排空检测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均P〉0.05;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也均P〉0.05。(3)上消化道压力: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增加,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P〈0.01;而对照组则没有增加,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P〉0.05;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体部收缩压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萎缩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于早期无周围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能防止术后胃的消化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强化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22例,术前2周内行PET-CT检查,同期行CT强化扫描,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PET-CT和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的价值.结果 PET-CT能对80.3%NSCLC患者的区域淋巴结正确分期,13.1%的患者分期过度,6.6%的患者分期过低,而CT分别为55.8%、26.2%和18.0%.PET-CT对NSCLC区域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3%、85.0%和85.3%,CT分别为68.6%、71.0%和70.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T能纠正CT出现的81.3%的假阴性和71.6%的假阳性淋巴结,CT能纠正PET-CT出现的57.1%的假阴性和45.2%的假阳性淋巴结.5.9%的病理阳性淋巴结内存在微小的癌灶且短径<10 mm,被PET-CT和CT均诊断为假阴性;8.2%的病理阴性淋巴结短径>10 mm(隆突下淋巴结>15 mm),存在炎症及高的FDG摄取,被PET-CT和CT均诊断为假阳性,这些淋巴结是二者共同的盲点.结论 与强化CT相比,PET-CT能提高NSCLC区域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并能纠正CT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错误.CT对PET-CT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二者联合应用能相互弥补在NSCLC区域淋巴结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7.
背景:膝关节参数如合适角异常对于膝前疼痛有统计学意义已在CT测量下证实,但是没有在临床手术实践中证实。 目的:通过对膝前疼痛患者髌骨X射线轴位片上的合适角、髌股指数、外侧髌股角、倾斜角等参数的测量,分析这些参数对膝前疼痛的诊断价值。 方法:纳入不同程度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膝前痛患者50例患者的50个膝关节,测量髌骨X射线轴位片上合适角、髌股指数、外侧髌股角、倾斜角参数,同时与50例无膝前痛仅存在半月板损伤的50个膝关节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髌骨X射线轴位片的合适角及髌股指数、倾斜角对于膝前疼痛有显著性差异,外侧髌股角无显著性差异。髌骨X射线轴位片的合适角、髌股指数对由髌股关节紊乱导致的膝前疼痛患者有重要的诊断治疗价值,是对髌股关节紊乱具有临床意义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yclin D1、p16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NSCLC组织中的Cyclin D1蛋白和p16蛋白,以15例肺部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在NSCLC组织、肺部正常组织中Cyclin D1蛋白呈阳性表达者分别为60、1例,p16蛋白呈阳性表达者分别为63、14例,两种组织相比,P均<0.05。Cyclin D1蛋白表达与NSCLC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NSCLC组织中Cyclin D1蛋白与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298,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增强、p16蛋白表达减弱,Cyclin D1与p16存在互相抑制倾向,二者可能协同参与NSCLC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检测食管癌组织中树突细胞(dendrtic cell,DC)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食管癌病人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方法采用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94例食管癌组织进行抗S100、抗TGF-β1表达的检测以及采用RT-PCR技术进行CD1a、TGF-β1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癌组织内S100蛋白阳性DC密度及DC的标记分子CD1a mRNA的表达水平越高(P=0.026,0.0001);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GF-β1 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达越显著(P=0.041,0.0001)。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越显著,癌组织内S100蛋白阳性DC的密度及DC的标记分子CD1a mRNA的表达越低(P=0.024,0.0001)。结论TGF-β1抑制DC表面分子CD1a mRNA的表达,影响DC的分化与成熟,使肿瘤组织中参与抗肿瘤免疫的DC数量减少,进而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是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