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9篇
  5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患者男,18岁。因“咳嗽、盗汗1月,发热、头痛20天”于2008年2月2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0天在当地县级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粟粒型肺结核,按HRZ方案化疔。因发热、头痛不缓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T38.9℃P112次/min R21次/分BP120/70mmHg消瘦状,颈部抵抗,双肺呼吸音增粗,左肺闻及少量湿啰音,心、腹(-),克氏征(±)。血沉80mm/h。  相似文献   
32.
为了满足现代教学、科研手段的需要,我们开展了东北地产药用植物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本文就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研究方法、特色与创新、应用效益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希望能对其他数据库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 FH)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当地3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宫颈癌门诊筛查的505例女性.或对已有病理活检结果再进行FH 检测与hrHPV 检测;或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后采集宫颈标本,进行FH 检测与hrHPV检测,检测结果异常的女性转诊...  相似文献   
34.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书娟  刘亚平  杨丹丹 《医学争鸣》2005,26(24):2219-2222
目的:探讨脚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39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24例和慢性胃炎组织33例中的却感染情况;采用PCR法检测上述标本中HpcagA;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iNOS,VEGF,c—erbB-2和ras癌基因产物p185和p21的表达.结果:Hp,HpcagA,iNOS,VEGF,p185和p21在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织;脚阳性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iNOS,VEGF和p21的表达显著高于脚阴性组,却阳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185的表达显著高于脚阴性组;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却与iNOS,VEGF和p21表达呈正相关,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脚与p185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脚的致癌作用与其HpcagA的过度表达,增强胃黏膜细胞中iNOS和VEGF的表达,促进胃黏膜细胞癌基因c—erbB-2和ras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图谱的分布特征,分析北京家族株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关联性.方法 江苏省30个耐药监测点收集260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应用比例法检测分离株对于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使用Bio...  相似文献   
36.
姚敏  杨丹丹 《中国医疗前沿》2011,(24):27+56-27,56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经验。方法在DSA下经皮股静脉途径置入下腔静脉滤器32例,观察、随访预防肺栓塞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32月,32例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2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出现的严重肺栓塞,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7.
评价针刺联合香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气滞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分别给予艾司唑仑片、针刺结合香附汤加减,疗程均为1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含量;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期间脱落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ESS、PSQI、HAMA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睡眠总时间(TST)和睡眠维持率(SE)升高(P<0.05);觉醒时间(AWT),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S1降低(P<0.05),S2,S3+4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LH和FSH含量明显降低(P<0.05),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7%(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香附汤加减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气滞证患者的睡眠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通痹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40/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NF-α、IL-1β、CR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血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CRP、GPI、RF、TL1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痹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TNF-α、IL-1β、CRP、GPI的表达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9.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囊性改变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MRI上表现为囊性改变的15例PDAC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内容包括病变的位置、形态、囊性/囊实性,肿瘤最大径、囊性成分的最大径、囊内容物特征、囊壁特征、主胰管是否扩张等征象。结果:15例PDAC中,低分化者4例,中分化者5例,高分化者5例,介于中、高分化之间者1例。病灶表现为纯囊性肿块2例;囊实性肿块13例,其中7例表现为实性肿块中心出现不规则囊性区。15例PDAC中,2例囊内容物信号/密度不均匀(2/15),且T1WI上呈高信号;5例出现分隔(5/15),4例出现壁结节(4/15)。15例肿块的最大径为(4.56±1.52)cm;肿块内囊变的最大径为(2.80±1.90)cm。主胰管及胆总管均扩张4例,仅病变处主胰管扩张2例,仅病变后方主胰管扩张1例。结论:具有囊性改变的PDAC并不多见,纯囊性表现者更为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单纯囊肿或假性囊肿;囊实性表现者与胰腺囊实性肿瘤鉴别困难,临床需要加强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0.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最终将干燥综合征归属为"燥痹"范畴。燥痹的病因、证候表现均与中医肝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生理功能来看,肝失疏泄、肝血不足是燥痹的病理基础。从经络循行来看,调畅气血的要务属于肝,肢体百骸的活动均需血液作为基础。从女子与肝的关系来看,"从肝论治"对发病的女性患者有调理先天的作用。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血不足,津液亏虚,血海不充,则口干、眼干、肌肉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等诸症蜂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