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40篇 |
免费 | 558篇 |
国内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81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556篇 |
口腔科学 | 75篇 |
临床医学 | 1115篇 |
内科学 | 566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41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807篇 |
综合类 | 2963篇 |
预防医学 | 1040篇 |
眼科学 | 52篇 |
药学 | 1292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292篇 |
肿瘤学 | 2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208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528篇 |
2013年 | 383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77篇 |
2010年 | 504篇 |
2009年 | 524篇 |
2008年 | 459篇 |
2007年 | 519篇 |
2006年 | 511篇 |
2005年 | 538篇 |
2004年 | 481篇 |
2003年 | 397篇 |
2002年 | 328篇 |
2001年 | 357篇 |
2000年 | 310篇 |
1999年 | 275篇 |
1998年 | 221篇 |
1997年 | 224篇 |
1996年 | 216篇 |
1995年 | 209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115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44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9篇 |
1974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51.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16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8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神经功能评估(NIHS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病人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52.
953.
954.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了肝癌、其他肿瘤及非肿瘤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结果:在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HBV)HBsAg、HBeAg、抗-HBc、丙型肝炎(抗-HCV)、丁型肝炎(抗HDV)、戊型肝炎(抗-HEV)和庚型肝炎(抗-HGV)阳性率分别为28.1%、10.7%、29.8%、13.2%、5.0%、7.4%和4.5%;其他肿瘤患者为10.1%、7.1%、12.6%、4.5%、2.0%、2.8%和2.5%;非肿瘤患者为2.5%、2.0%、3.0%、2.0%、1.5%、2.5%和2.0%。肝癌患者HBV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4.9%。结论:肝癌与HBV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其抗-HEV和抗-HDV阳性率也高于非肿瘤患者,对献血员血液及患者在输血或手术前进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的检测,是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和区分医患责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构建前列腺癌树突细胞(DC)瘤苗,并探讨其体内外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制备DC,光镜下观察DC的形态学特征,混合淋巴细胞试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吞噬试验观察DC的生物学特性。经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致敏构建DC瘤苗,将DC瘤苗皮下注射于18只前列腺癌模型小鼠。结果成熟DC突起多而长,胞内囊泡少,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强;DC瘤苗分泌IL-12能力增强;小鼠应用DC瘤苗后,其脾脏T细胞对RM-1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缓慢,坏死明显,瘤体内及肿瘤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在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诱导下可转化为DC。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构建的DC瘤苗能诱导T细胞对RM-1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且能分泌更多的IL-12,可用于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调查处于滇川交界疑似鼠疫疫源地的华坪县鼠疫流行情况,为当地鼠疫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和酶联免疫实验(ELISA)两种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采用反向间接血凝实验(RIHA)对自毙鼠脏器进行鼠疫F1抗原检测,对鼠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同时,对当地近年发生自毙鼠疫情、可疑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捕获小兽3目4科9属17种240只,居民区捕获率为1.58%,优势种为小家鼠(47.37%,9/19)和褐家鼠(26.32%,5/19);农耕区捕获率为10.85%,优势种为卡氏小鼠(23.08%)、黑缘齿鼠(12.22%)、灰麝鼩(11.76%)、白尾梢麝鼩(11.31%)、锡金小鼠(10.41%)和齐氏姬鼠(10.41%)。共检获小兽寄生蚤5科7属7种26匹,小兽平均染蚤率为10.83%,总蚤指数为1.53,居民区优势种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相对较多,农耕区优势种为穗缘端蚤中缅亚种、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和方叶栉眼蚤。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531份,其中犬血清491份、猫血清40份,...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医疗组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单人三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或高位直肠癌根治术(NOSES术)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38.6)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43.8±11.9)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42.0±24.9)小时,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13.6±9.5)颗,平均住院时间(13.4±3.9)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由1名外科医生和1名扶镜手实施的三孔腹腔镜手术似乎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手术选择,能达到相同的根治效果,并发症并未增多。 相似文献
958.
依那普利拉抑制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E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CFb为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用药组三个剂量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b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含量;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p27~(kipl)表达。结果Ena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P<0.01,P<0.05),降低羟脯氨酸含量(P<0.01,P<0.05),提高p27~(kipl)表达(P<0.01,p<0.05)。结论Ena抑制CFb增殖与提高p27~(kipl)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59.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误诊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肺炎症状体征多样,病情易变,早期极易误诊。现将2003年1月-2005年12月62例误诊MP肺炎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6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33例AM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与对照组的30例比较;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33例AMI患者血清CRP的系列变化值,取其峰值。结果:AMI患者外周血CD3+和CD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8+无明显改变(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RP峰值与CD4+/CD8+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r=-0.731,P<0.01)。结论:AMI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炎症因子CRP有相关性,炎症因子及免疫机制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