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32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MRI和MRCP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红  张勇  赵天平  张伟 《山东医药》2006,46(35):35-36
对32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核磁共振(MRI)常规轴面T2W1扫描及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胰胆管成像(MRCP)扫描结果进行分析。MRI常规T1WI图像上,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特征性地显示为胆总管内分层状改变(上层为均匀高信号胆汁,下层为低信号泥沙样结石),变换患者体位扫描可明确做出鉴别诊断;MRCP原始图像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MIP)图像上仅显示为局部信号模糊、减低或不均匀。认为MRI常规T2WI扫描诊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优于MRC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aimer纤维在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107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AC患者的病例资料,重新筛查每例患者的POEM手术视频,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段、AC内镜下Ling分型及Laimer纤维所在部位分类统计Laimer纤维发现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44例存在Laimer纤维,发现率为41.12%(44/10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AC患者中发现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ngIIb型发现率最高(46.15%,12/26),其次为I型(45.83%,22/48),Ⅲ型无发现,Ling各型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2,P=0.564);Laimer纤维均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中,食管右侧壁发现率最高(36.45%,39/107),其次为食管左侧壁(3.74%,4/107),食管前壁无发现,食管各部位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68,P=0.000),但是食管不同部位黏膜隧道开口者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055,P=0.070)。结论Laimer纤维较为普遍存在于AC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中,且多见于食管右侧壁,但与AC的发病关系以及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不同治疗方案用于治疗HIV/TB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口服)、B组(复方甘草酸苷口服),C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静滴),观察比较疗效。结果 3种药物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92.9%、90.5%、97.6%(P>0.05),治愈率分别为52.4%、45.2%、71.4%(P<0.05),发生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1%23.8%47.7%(P>0.05);三种方案治疗HIV/TB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在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治愈率上三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C组临床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接受3D-ASL和MRA检查,观察患者MRA下血管形态,并检测相对脑流量(r CBF),分析对比3D-ASL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3D-ASL联合MRA的血管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A及3D-ASL(P<0.05);健侧r CBF明显高于患侧(P<0.05);17例TIA患者3D-ASL与MRA诊断一致率为64.71%;大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的一致率为27.78%。结论 3D-ASL在TIA中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且前者能够定量分析TIA患者早组织血流灌注程度,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3.0T MR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即FOCUS)联合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9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均行3.0T MR FOCUS与68Ga-PSMA-11 PET/CT检查,然后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病理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分别得到的ADC、SUVmax值作为诊断指标,计算SUVmax/ADC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结果 9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49例前列腺癌,41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的ADC值、SUVmax、SUVmax/ADC分别为(1.24±0.28)×10-3mm2/s、5.86±2.71、5.41±3.80,前列腺癌分别为(0.88±0.23)×10-3mm2/s、16.63±9.67、22.73±18.21,前列腺癌的ADC...  相似文献   
16.
烟雾病(moya-moya)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表现为两侧颈内动脉末端逐渐缓慢狭窄和闭塞,由此导致大脑基底部侧支血管广泛扩张和增多,脑底出现异常毛细血管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成像(MRI)能无创、快速显示颈内及脑底动脉和脑内病变的异常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胃毕Ⅱ式术后的患者,因解剖结构的改变,采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操作难度较大。采用前视内镜进行插管则可降低ERCP的难度,尤其是采用前置透明帽的胃镜使ERCP操作更加容易完成。本文中我们对用前置透明帽的胃镜行ERCP的2例病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5例SABP患者内镜治疗情况,比较早期及择期内镜治疗成功率、症状缓解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患者ERCP成功60例(成功率92.3%)。其中急诊ERCP成功率87.7%,择期ERCP成功率100%。33.83%ERCP未见胆管结石。对于无胆道梗阻的SABP患者,比较急诊与择期ERCP组患者的腹痛缓解、体温、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淀粉酶等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SABP行治疗性ERCP的诊治创伤小、有效。对于急性期SABP无明确胆道梗阻及感染,早期ERCP增加治疗风险及不成功率;病情稳定后择期ERCP可增加成功率并减少风险,不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快速交换(RX)系统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54例胆管结石患者按结石和临床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应用传统器械(76例),另一组应用RX系统(78例),分别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在取石过程中的导丝脱出率、器械交换时间、网篮及球囊插入胆管的难易程度、一次取石成功率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X组较传统组明显降低了导丝脱出率(%)(2.2±1.4对9.5±2.8,P<0.01)和加快了器械交换时间(s)(124±41对302±69,P<0.01);而且,与传统组比较,RX系统的网篮(P<0.01)及球囊(P<0.05)插入胆管也相对容易;但两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X组和传统组分别为88.46%(69/78)和81.58%(62/76);另外两组均有个别患者发生了术中乳头少量出血和术后胰腺炎。结论RX系统缩短了治疗时间,方便了胆管取石操作,提高了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对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确诊的单发无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外侵犯(ECE)组(12 例)和无ECE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及DWI征象差异,分析超声及DWI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计算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征象中,ECE组边界不清比例、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比例高于无E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E组的ADC值显著低于无E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敏感度(46.15%)低于DWI(100.00%),但特异度(77.55%)高于DWI(70.00%)。超声联合DWI诊断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最佳(AUC=0.922),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拟合方程为Logit(P)=5.628-4.818×ADC值+2.025×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结论:超声和DWI分别从形态学和功能成像的角度来综合判断PTMC的侵袭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单发无淋巴结转移PTMC侵袭性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