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1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470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607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2094篇
内科学   1053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349篇
特种医学   5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145篇
综合类   4580篇
预防医学   1693篇
眼科学   126篇
药学   1472篇
  24篇
中国医学   1808篇
肿瘤学   370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786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551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459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47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Mejhert  M.  Kahan  T.  Persson  H.  Edner  M.  孙凯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38-38
目的:分析临床数据、心脏功能容量、左室功能及神经激素激活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前瞻性研究中,入选年龄≥60岁、NYHA心功能Ⅱ-Ⅳ级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至少18个月。研究开始时,获取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血样和诺丁汉健康量表生活质量(QoL)测量数据。随访中收集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结果:入选208例患者(其中男性58%,平均年龄76岁,射血分数34%),平均随访1122d。所有病例中,74例(36%)死亡,171例(82%)再入院。单变量分析中,再入院可由较差的QoL(169±118vs83±100,P〈0.001)、年龄(P〈0.01)、肌酐(P〈O.01)、血红蛋白(P〈0.01)和糖尿病(P〈0.1)预测;采用多变量分析发现,研究开始时的QoL是再入院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x^2=25.2,P〈0.001)。单变量分析中,死亡率与QoL相关(183±117vs142±115,P〈O.05).而在多变量分析中死亡率与传统变量(年龄、男性性别、收缩功能、BNP及血肌酐)均相关(x^2=48.9,P〈0.001)。  相似文献   
992.
背景:对于中至重度心力衰竭及QRS波群时间延长的患者来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一项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确定CRT所致的左室(LV)重构逆转和症状减轻是否可持续到术后12个月;如果可持续,则确定这种持续效应发生的患者比例。方法和结果:对入选M IRACLE(多中心InSync再同步化治  相似文献   
993.
虽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有关的多种预测因素已被证实,但血管内超声的各项参数以及炎性标记物与ISR之间的关系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这些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有明显狭窄而接受了支架置入术。患者被分为软斑块组(n=50)和非软斑块组(n=70)。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的随访检查。软斑块组患者的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较高。随访期的最小管腔直径在软斑块组中明显较小。ISR组患者中有73%检测到软斑块,而非ISR组中仅有27%检测到。而且软斑块组中有44%的患者可观察到ISR,相反,非软斑块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遗症的护理特点及措施。方法对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后遗症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中医护理等措施。结果本组病例经7~16天的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上述护理措施对AOPP后遗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武国新  杜丰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45-1046
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大约400万因胸痛到急诊室就诊的患者被收入院,且有部分送到重危病人监护室;其中150万人是急性心肌梗死,然而3%-10%因胸痛或心肌梗死就诊的患者被不恰当地放回家。对心肌梗死(MT)的误诊是危险的,不仅是诊断,对MT的早期认识和治疗都是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在门、急诊工作中以胸痛为主诉就诊的病人十分常见,因此快速评价胸痛对判别威胁生命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6.
梁海燕  杜艳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59-1160
阿托品的用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过程中一直是个难题。阿托品在体内代谢较快,而有机磷对酶抑制作用又较持久,要反复给药,不足不能发挥解毒疗效,过量易造成阿托品中毒。停用阿托品时又常常出现阿托品撤药反应。目前临床工作中一般采用间歇静脉注射阿托品。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抢救74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在常规应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分别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阿托品及传统间歇静脉注射阿托品2种不同方法维持阿托品化,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7.
通腑活血汤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通腑活血汤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血康组,通腑活血汤组,各组每天灌胃2次,每次3 mL。观察神经缺损症状的变化及检测脑系数、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偏瘫状态明显,脑系数、脑含水量增高,脑组织出现水肿,说明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成功。通腑活血汤组能明显改善实验大鼠的偏瘫程度(P<0.05)及减少脑系数、脑含水量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和NO含量(P<0.05)。结论:通腑活血汤对于脑出血动物模型上述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抗脑出血大鼠氧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活血化瘀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按西医常规治疗后行PCI手术;观察组2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活血化瘀法治疗后行PCI手术。术后2组均服用氯吡格雷或噻氯吡定90天以上,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其中观察组加服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参滴丸。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PCI术后24小时、术后6月血瘀证积分变化。结果:PCI术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96.4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2组临床疗效相似。2组术后24小时、术后6月血瘀证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月观察组血瘀证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活血化瘀治疗后行PCI手术有助于术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9.
边文会  杜惠兰  李艳青 《新中医》2006,38(12):20-21
目的:观察祛瘀汤对药物流产患者绒毛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探讨祛瘀汤降低药流后不全流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孕妇女41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13例,单纯采用药物流产治疗;对照2组17例,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母草冲剂治疗;治疗组11例,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瘀汤(由桃仁、益母草、丹参、莪术、川芎、大黄、黄芪、柴胡、地鳖虫、怀牛膝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3组绒毛、血清EGF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绒毛EGF含量分别为1.5021μg/L、0.9963μg/L、0.6897μg/L,血清EGF含量分别为1.5836μg/L、1.0959μg/L、0.7267μg/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中各组间总体均数不全相等。经Newman Kenkq检验证实,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组间EGF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治疗组〈对照2组〈对照1组。结论:祛瘀汤与米非司酮具有协同作用,使血清中EGF含量下降,进而作用于绒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早孕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靶向治疗的问世使得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依然应强调外科原则和技巧在治疗GIST中的重要性。对位于食管、胃肠道、结直肠的GIST病例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术中外科医师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如果术中无法完整切除,可予伊马替尼治疗。由于GIST甚少经淋巴途径转移,故不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