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256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25篇 |
综合类 | 8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5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32.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NP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率为50%~75%,临床表现与动脉瘤性SAH相似,预后较好。早期CT检查和充分的全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自发性脑干血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干血肿的可能性。方法 多数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侵犯桥脑, 进行性临床恶化最为常见, 易导致临床诊断为同轴心性肿瘤, C T 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显示高增强密度的肿块, 非均一性高强度病变及周围对比增强的等密度病变, 病变的 C T 特征与临床表现的持续时间无何预测性的关系。所有病例经过显微手术, 清除血肿, 并全面地观察血肿腔及取活检。结果 6 例证实为“隐性”血管畸形。术后3 例有短暂轻微并发症。所有病例都能恢复术前活动,无术后复发者。结论 手术是自发性脑干血肿的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为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原则及其疗效。结果33例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6-58岁,其中小于18岁者15例。该病常见累及额骨、筛骨、蝶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局部肿物、眼球突出、视力障碍、面部畸形等。X线平片及CT检查主要表现为局部骨密度增高,出现占位效应。病灶位于颅骨一侧皮质者,边界清楚,可有硬化;而病灶在骨髓腔内者,则多边界不清。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MRI检查骨纤维结构不良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因此MRI对其的诊断意义不大。术后随访.3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2例复发。结论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较男性多见。外科手术为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积极手术可使骨质愈合良好,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腰穿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各种疾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采用腰穿置管引流方法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脑脊液漏患者除一例需手术修补漏口外,余32例患者漏口均自行愈合。颅内感染患者3例中有2例感染得到控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患者10例经此法引流血性脑脊液后,仅有2例出现脑积水,无硬脊膜外血肿、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穿置管引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神经外科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6.
137.
李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78,(5)
1966~1977年,我们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63例,其中全部切除者53例,死亡3例;部分切除者10例,死亡1例;面神经保留者4例。所有术后生存的病例均进行了随访,52例已恢复原来工作或降低了工作能力,7例失去联系。现就我们对手术操作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特殊器械 ①自持牵开器;②显微外科用枪状手术剪;③枪状肿瘤钳;(图1A、B、C) ④上海制头戴照明灯。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术前评估和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实施手术治疗的85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三大检查(症状学、MRI、V-EEG)和18F-FDG PET/CT检查证实致痫灶存在且位于颞叶内侧。经上述方法精准定位后,采用扩大额颞手术切口,皮层脑电描记引导下施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部分加做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或(和)皮层热灼术,对术前评估方法,18F-FDG PET/CT检查的意义和手术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5年,Engel效果分级:69例(81.2%)I级,9例(10.6%)Ⅱ级,7例(8.2%)Ⅲ级或Ⅳ级。4例出现硬膜外血肿,15例出现短期并发症,所有病人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较术前减少或停药。结论 18 F-FDGPET/CT检查是目前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精确、直观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结合常规三大术前检查,是颞叶内侧癫痫致痫灶定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8F-FDG PET/CT检查对于颞叶内侧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9.
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切除技巧及术后并发症预防等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6年间我科收治的37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过程及疗效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并按Simpson手术分级评定手术结果。肿瘤全切(Ⅰ、Ⅱ)32例,其中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视力下降3例,2例不全瘫痪。术后1年MRI扫描,Ⅰ、Ⅱ级切除组病例未见肿瘤复发,Ⅲ级切除有2例复发,次全切除组(Ⅳ级)全部复发。结论采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仔细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间的蛛网膜间隔,在充分保全与肿瘤粘连血管、神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肿瘤复发。对未能全切病例,术后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幕上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幕上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表现,全部病例行显微手术治疗,合并癫癎者借助术中脑皮层电图监测同时切除致癎灶。结果 所有病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11例合并癫癎者同时切除致癎灶,2例行前颞叶切除,随访1-12个月均无癫癎发作。结论 MRI是诊断该病的理想方法,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