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抢救过程中大剂量静脉应用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41例,其中25例紧急治疗阶段大剂量静脉应用美托洛尔作为观察组,16例未使用者作为对照组。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开始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相同时间点时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测数据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收缩压及心率达标耗时更少。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抢救过程中大剂量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可迅速控制血压、降低心率,使主动脉夹层的分离得到尽早地控制,为下一步的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白芷乙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0.5 g/kg)、白芷乙素低、中、高3个剂量组(6、12、24 mg/kg).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通过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进行构建,造模当天灌胃给药,连续7 d.每天对...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mRNA及TLR9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内的表达及pDC分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能力。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0例CML患者(初诊未治组15例,缓解组15例)和体检中心的15例健康对照者,运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pDC,利用real time-PCR检测pDC内TLR7及TLR9 mRNA表达水平。CpG ODN 2216刺激pDC 24 h后,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初诊组CML患者外周血pDC内TLR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34±0.11)vs(0.93±0.21),P<0.05],初诊CML患者TLR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44±0.15)vs(0.94±0.18),P<0.05]。CpG ODN 2216刺激后,初诊组pDC产生的IFN-α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408.61±77.11)vs(611.39±84.86)、(651.67±93.39)ng/L,P<0.05]。结论:CML患者pDC内TLR7和TLR9 mRNA明显降低可能是pDC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提示TLR7和TLR9可能参与CML的发病。  相似文献   
74.
目的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及泼尼松(TCP方案)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观察临床疗效,并探讨TCP方案对Th17、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2例中低危MDS患者分为2组,A组(35例)接受TCP方案,B组(27例)单用环孢素A,评估TC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治疗前后Th17、Th22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17、IL-22、IFN-γ、IL-10。结果 A组有效23例(65.71%),高于B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的23例和B组的13例进行了Th17和Th22细胞表达水平观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Th17和Th22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h17细胞在治疗后均减低(P<0.05),A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减低(P<0.05),B组Th22细胞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17、IL-2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7、IL-22水平也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血液学毒性。A组9例和B组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A组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所有肝、肾功能异常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TCP方案是治疗MDS的有效组合方案,联合检测Th17和Th22将有助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75.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R患者中观察到pDC数量明显增多并伴有IFN-α水平升高,推测细菌感染激活了pDC,在S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能否活化pDC并观察其功能.选择健康献血员及白血病SR患者,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分选法,得到纯化的人pDC和mDC.将所得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育,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共培育后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6和HLA-DR)及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 IL-2、IL-4、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激活pDC分泌大量IFN-α并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经细菌激活的pDC表面分子CD40、CD86表达明显增高,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具有活化pDC的能力,活化的pDC能够产生大量干扰素,发挥初始免疫效应,提示细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活化pDC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亚低温状态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导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所病人的气管导管护理,是呼吸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处理亚低温状态机械通气病人就显得更重要。安是提高此类病人抢救成功率重要环节。西方介绍了以下几方面护理体会:1.对病人的全身情况观察以了解病情变化。2.固定好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气管管理。3.预防感染,做好口腔护理。4.合理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观察机械通气效果,改善呼吸功能。5.重视心理护理。6.拔管前后注意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川崎病远期随访中的作用及该技术应用于儿童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999--2007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川崎病且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9例于恢复期进行检查.本组惠儿男8例,女1例,急性期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4.44±3.09)岁;行造影时的年龄4~12岁,平均(7.89±2.62)岁.急性期超声检出9例患儿中冠状动脉巨瘤5例,冠状动脉瘤3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双侧多发性动脉瘤4例,左前降支动脉瘤、右冠脉闭塞伴侧枝循环形成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与同时期超声检查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新发现冠脉远端瘤2例,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2例,左前降支狭窄1例,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枝血管形成1例.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特别对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远端病变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对川崎病患儿的远期追踪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8.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79.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7年6月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0~20 mL醒脑静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40 mg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73.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3MS)、巴氏指数(BI)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3MS、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3MS、BI评分及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