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9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384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1428篇
内科学   471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1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7篇
综合类   2194篇
预防医学   795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907篇
  15篇
中国医学   837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关节软骨蛋白瓜氨酸表位的表达情况,以及瓜氨酸化表位对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s)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实验:实验组加不同浓度梯度的脂多糖、热灭活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或二型胶原(CII)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等不同刺激物诱导体外培养关节软骨蛋白瓜氨酸化,等量PBS作为对照组,利用特异性结合瓜氨酸化表位的单克隆抗体ACC4(IgG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CC1(IgG2a)作为阳性对照,Hy2.15(IgG1)和L243(IgG2a)分别作为同型阴性对照,显微镜下观察瓜氨酸化蛋白表达;体内诱导实验:SD大鼠右膝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脂多糖作为实验组,左膝关节内注射等量PBS为对照组,3 d后取膝关节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利用上述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瓜氨酸化蛋白表达;建立不同种系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评价其疾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收集小鼠血清与高滴度抗瓜氨酸化抗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小鼠及类风湿患者血清中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瓜氨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特异性结合瓜氨酸化CII 表位的ACC4抗体未能结合至经不同诱导的关节软骨组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C4抗体和含高滴度的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均能结合至CIA小鼠关节炎症关节软骨周围的滑膜组织;成功构建不同种系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其发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液相芯片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血清中的抗瓜氨酸化抗体低表达或几乎不表达,但抗CII三螺旋结构多肽的抗体反应性较强。结论 轻度急性炎症反应不足以引起关节软骨蛋白瓜氨酸化,其特异性抗原表位的表达需要高强度的炎症反应。二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模型中炎症关节软骨蛋白可表达瓜氨酸化抗原表位,但瓜氨酸化抗原表位的表达不足以引起小鼠体内抗瓜氨酸化抗体的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需要更多的刺激信号来诱导。  相似文献   
82.
金祯祯  叶志娟  杨卫青  李艳△ 《广东医学》2020,41(21):2246-2250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护理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运动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比值(FEV1/FVC)水平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条目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条目评估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可促进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83.
84.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发病诱因,其病因复杂,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他汀类降脂药虽然疗效显著,但是可能引发肝损伤等副作用。发病机制是降脂药研究的先决条件,因此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高脂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肠道菌群及基因多态性等方面,为高脂血症的防治和降脂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从理论、方法学、药物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点,总结了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六大优势,指出在针对胸腺病变治疗、针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的干预调节、以及通过强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其它系统功能等方面,大力发掘中医药潜力和优势有助于提高重症肌无力治疗水平,并强调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毛细血管瘤(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或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23 G玻璃体切割术和激光凝固和(或)冷冻疗法治疗15例(15眼)由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6例(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7 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注射组),9例(9眼)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未注射组)。记录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结果以及全身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未注射组中,7眼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出现新的RCH,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注射组中,5眼术后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 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RCH引起的严重的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次数。根据FFA的结果行激光光凝和(或)冷冻治疗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医学教育改革更多的是热衷于授课形式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真正能够渗透到教学各方面的教学理念的改革。结合对生理学教学目标的反思和“岗位胜任力”培养的需求,将生理学教学的核心理念总结为四个方面:“三观”要正,帮助学生树立平衡观、辩证观和整体观;“三基”要牢,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架构体系、基本的知识获取能力、基本的操作技能;重视学以致用和强化人文素养。上述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核心理念的评价明显高于护理专业。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细化授课内容,以适应专业设置越来越细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42例。比较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以及PR间期。结果研究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均低于比较组,但PR间期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其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研究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易感因素,进而指导临床更好的预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以及进行临床指导治疗。方法 6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生心肾综合征的患者(病例组)30例,未发生心肾综合征的患者(对照组)30例,通过测定病例组和实验组的实验室指标分析得出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于发生肾功能不全即一型和二型心肾综合征的预测危险因素。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BNP、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是心力衰竭患者易于发生心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正确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避免或更好的控制心肾综合征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酮咯酸氨丁三醇(尼松)复合舒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分别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尼松组组和地佐辛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12、24、36h VAS评分,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产妇各个时间段VAS评分与术后镇痛泵追加按压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相当。②尼松组的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的发生率低于地佐辛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储留、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可以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相较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的组合,镇痛效果相当,但前者的副作用更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