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9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8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经形态学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50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的观察,其中45例有典型的染色体易位t(15;17)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PML+RARα+型APL),用ATRA治疗有显效;另有三种基因异质型,分别为早幼粒细胞锌指蛋白基因(PLZF)+RARα+型APL、PML-RARα+型APL和PML-RARα-型APL,对ATRA治疗均无反应。由此可见,APL是一种不均一性疾病。其余2例经形态学仔细复核分别实属M_2α和M_5b,用ATRA治疗前者有效,后者无效。形态学是确诊APL的重要依据,少数患者应依赖细胞遗传学甚至分子生物学肯定诊断。ATRA治疗的反应可对APL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非APL的特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2.
氧化砷对白血病细胞内 PML/PML-RARα 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子标志PML-RARα在氧化砷(As2O3)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观察As2O3对PML-RARα蛋白在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①在1μmol/L的As2O3作用下,HL-60细胞核内PML抗血清染色明显减少,而在胞浆的近核膜区出现弥散分布的荧光染色;②As2O3诱导NB4细胞内散在分布的PML抗血清染色颗粒明显减少;③通常情况下,少数NB4细胞的胞浆中存在PML抗血清染色颗粒的聚集,这类细胞在As2O3作用后明显增多,凋亡细胞中PML抗血清染色聚集现象也存在;④全反式维甲酸(ATRA)预处理24或48小时并不改变As2O3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结论: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不依赖维甲酸信号途径,可能通过PML/PML-RARα及其它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调控来实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将 69例随机分为五组 ,分别予羟基脲 (1~ 3 g/d)联合 α-干扰素 3 0 0万单位 ,每周 2~ 3次 ,肌肉注射 ;或联合γ-干扰素 1 0 0万单位 ,隔月 1次 ,肌注 ;或联合 α-干扰素 3 0 0万单位及 γ-干扰素 1 0 0万单位 ,用法同前 ;或联合高三尖杉酯碱 2 mg加入生理盐水 5 0 0 ml中静脉滴注 ,每周 1~ 2次 ,累计平均 65 mg;化疗组采用DA方案。结果 :羟基脲合用 α、γ-干扰素疗效最好 ,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下降最明显 (P<0 .0 5 ) ,在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改善骨髓纤维化和 Bcr/ab L融合基因方面均优于其他治疗组 (P<0 .0 5 )。结论 :α、γ-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三者合用适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24.
25.
患者,女,63岁。平素身体称健。1998年起发现右颈胸锁乳突肌外侧多个淋巴结肿大,无痛。曾用过青、链霉素,头胞拉定等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外院耳鼻喉及口腔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同年5月14日转来我院。体检:神清,血压120/80mmHg,右颈胸锁乳突肌外侧见大小不等的无痛融合成片的多个淋巴结,最大3cm×2.5cm,左颈、腋下、腹股沟淋巴结未触邮政编码:上海市,2000251河北省廓坊市中医医院六病区(065000)及肿大。心率74次/min,律齐,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即…  相似文献   
26.
伊达比星治疗20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上海血液病研究所张燕香,沈志祥,李秀松,陈钰,张芬琴伊达比星(idarubicin.IDA,去甲氧柔红霉素)是一种新的蒽环类药物,它与其亲苯化合物柔红霉素(DNR)的区别在于糖苷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地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期并发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期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625g,po,bid,对照组用阿莫西林0.5g,po,qid,疗程均为5-7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和6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和52%。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无明显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4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外CFU-GM、CFU-L培养和细胞遗传学改变。结果显示,患者CFU-G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P<0.01),CFU-L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A组(P<0.01)。患者52.4%存在染色体异常,常见为:+8、-22、-X、-Y、-20、-7/7q-。CFU-GM减低、CFU-L增高和染色体异常者疗效较正常者差。表明CFU-GM、CFU-L体外培养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作为MDS协助诊断和预测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9.
日的比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5例(男29例,女26例;中位年龄39岁),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g,分1~2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另52例用头孢他啶4g/d、阿米卡星0.6g/d作对照。三组用药天数均为7±3d(4~10d)。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3%和71.2%(P<0.05),二组细菌转阴率分别为71.4%和50.0%(P<0.05)。二组除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疗效优于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合用。  相似文献   
30.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97例中国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其中包括35例初发期患者,44例缓解期患者,以及18例进行动态观察的患者,发现二种PML-RARα融合mRNA异构体(L型或S型)存在于52例初发期APL中,其早期死亡率和复发率S型高于L型,两者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62例缓解期患者中有11例PCR阳性,其中5例于检测后1~6个月内复发,6例经强化治疗后仍处缓解期,其中1例化疗2疗程后PCR转阴,提示RT/PCR确实为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一项极灵敏方法,可作为预报APL复发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