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68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33.
34.
目的 分析54例壶腹及其周围癌的螺旋CT表现,总结其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壶腹及其周围癌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5±4)岁,对其低张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壶腹及其周围癌54例中出现壶腹及其周围部肿块的有54例,占100%,胰头癌肿块直径为(2.81±0.93)cm;壶腹癌肿块直径为(1.65±0.42)cm;十二指肠乳头癌肿块直径为(1.47±0.34)cm;胆总管下端癌的肿块直径为(0.80±0.23)cm。典型表现:(1)壶腹及其周围部肿块,常突入到十二指肠腔内;(2)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3)“双管征”;(4)“双环征”。结论通过低张螺旋CT我们能够诊断出大部分壶腹及其周围癌属于哪一种类型,但对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鉴别仍然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后加速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8月至1998年4月对7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6例)、后加速组(37例)。常规组照射180CGY/次/日,5次/周,总剂量为66.6GY/7.4周。后加速组照射前程为180CGY/次/日,5次/周,剂量达43.2GY/4.6周,后改为150CGY/次,2次/日,间隔6小时以上,10次/周,总剂量为67.2GY/6.4周。结果两组照射结束时,局控率无明显的差异,后加速组1年生存率和局控率分别为86.5%(32/37)和78.4%(29/37),常规组分别为52.8%(19/36)和50%(18/36),后加速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后加速组放疗副反应和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后加速组死于复发的比例比常规组低,分别为10.8%(4/37)和36.11%(13/36)(P<0.05),两组的主要死因是局部复发,其次是远处转移,常转至肝和肺。结论后加速组放疗技术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是一种比较合理有效的照射方法,不增加放疗副反应和并发症,能否提高食管癌的长期生长率,有待长期大量的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36.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为眼科医生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引发了眼底光学影像检查的一场革命.OCT成像原理与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B型超声、病理切片以及X线检查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正确解读OCT检查的结果.成为l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现结合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探讨解读0CT影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为眼科医生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引发了眼底光学影像检查的一场革命.OCT成像原理与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B型超声、病理切片以及X线检查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正确解读OCT检查的结果.成为l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现结合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探讨解读0CT影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大黄中活性成分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体外放射增敏活性。方法:MTT法测定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测定各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活性,单靶多击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和放射增敏比。结果: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62.1、79.9、59.6、435.6μmol·L-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合并照射组细胞存活分数低于单纯照射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84和1.13。结论:芦荟大黄素等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并且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活性。 相似文献
39.
40.
采用无创方法测定右肱动脉末端至右食指尖端部的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病人的该段动脉PWV均较对照组显著减慢(P<0.001),Ⅱ期高血压又显著慢于Ⅰ期高血压(P<0.01)。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PWV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