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合并带状疱疹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21例合并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8%。感染发生部位多位于胸、腰部皮肤。中位发病时间为化疗开始后4.5个月。年龄≥45岁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45岁患者(3.9%vs 0.8%,P=0.01)。采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7.0%vs 2.3%,P=0.026)。治疗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或阿糖腺苷为主要方案,平均病程为12 d,2例高龄患者同时合并真菌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年龄≥45岁、应用利妥昔单抗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抗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对于免疫力异常低下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研究PX-12对硼替佐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MM细胞株H929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PX-12组、硼替佐米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单药PX-12 5.0 μmol/L、单药硼替佐米20 nmol/L、两药联合和DMSO对照,培养24、48及72 h后观察细胞活性变化,通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Ⅱ~Ⅳ期初治HL6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31例,A组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B组采用ABVD第1、15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均南同一位放疗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制定放疗方案不受A、B分组的影响.结果 A组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率90.3%(28/31),1年无病生存(DFS)率87.1%(27/31),2年DFS80.0%(20/25).B组化疗结束后CR 83.9%(26/31),1年DFS 80.6%(25/31),2年DFS 72.0%(18/25).A、B两组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心肌缺血、Ⅲ~Ⅳ度肝功能损害、重度骨髓抑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例患者从化疗开始到化疗结束的平均时间为159 d,B组为228 d,A组较B组平均每人缩短69 d.结论 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Ⅱ~Ⅳ期HL与第1、15天用药方案治疗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均相似,但A组有优于B组的趋势,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也相似,但在治疗时间上A组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B细胞淋巴瘤的体外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对多柔比星耐药的B淋巴瘤细胞系SU-DHL-4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TSA对其生长抑制作用,RT-PCR检测TSA对转录因子PRDM1和c-myc的影响。结果 纳摩尔浓度的TSA体外作用48 h即能够显著抑制SU-DHL-4细胞系的体外增生,且呈剂量依赖性;SU-DHL-4细胞系中表达转录因子PRDM1α和β两种转录本,且比例异常,高表达与肿瘤发生相关的PRDM1β转录以及其下游基因c-myc;150 nmol/L TSA作用细胞12 h能够显著增加结构功能正常的PRDM1α表达,抑制PRDM1β表达,24 h后c-myc表达受抑制。结论 TSA可以显著抑制耐药B淋巴瘤细胞系SU-DHL-4的增生,纠正转录因子PRDM1α和β表达比例,继而抑制下游靶基因c-myc表达是其抗增生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近来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学特征的研究显示了其在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建立了从人脐血中高效分离扩增MSC的方法[1,2].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评估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中国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Ⅱ期临床研究。纳入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国内11所医院78例接受苯达莫司汀治疗的B-NHL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24~76)岁,69例(88.4%)患者为Ⅲ/Ⅳ期,61例(78.2%)患者对末线治疗耐药。全组患者中位接受4(1~10)个周期苯达莫司汀治疗。全分析集中,客观缓解率为61.5(95%CI 49.8~72.3)%,完全缓解率为5.1(95%CI 1.4~12.6)%。中位随访33.6(95%CI 17.4~38.8)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3(95%CI 5.5~1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8.7(95%CI 6.7~13.2)个月和25.5个月(95%CI 14.2个月~未达到)。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淋巴细胞减少(74.4%)、中性粒细胞减少(52.6%)、白细胞减少(39.7%)、血小板减少(29.5%)和贫血(15.4%)。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恶心(43.6%)、呕吐(33.3%)和厌食(29.5%)。多因素分析显示,苯达莫司汀治疗<4个周期是影响PF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03),既往未接受含氟达拉滨方案是影响O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09)。结论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复发难治B-NHL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0.
泰索帝是从欧洲紫杉的针叶中提取并经半合成获得的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对肺癌等多种肿瘤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紫杉醇[1,2] 。为探索泰索帝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我们采用泰索帝联合异环磷酸胺、顺铂治疗14例III 、IV 期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