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肾脏的损害。方法 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只)。A组为对照组,将B、C两组置低压舱内上升至5000 m,停留30min,予以缺氧。下降后采静脉血,分析血清尿素氮、肌酐、碱性磷酸酶和内皮素。切取肾皮质做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明显增多(P<0.01),氯离子和碱性磷酸酶也增多(P<0.05),肾内皮素明显减少(P<0.01),24 h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只有氯离子继续增大。光镜下可见肾血管的舒张,线粒体、上皮细胞有病理变化。结论 急性低压缺氧对肾功能和肾脏结构均有损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非小细胞肺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苦参碱(终浓度为0、0.4、0.8、1.2、 1.6、2.0 g/L)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24、48、72 h,采用CCK-8检测A549细胞的存活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549细胞的 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分析苦参碱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10 nmol/L)对 A549细胞AKT信号通路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当 苦参碱浓度达到1.6 g/L时,细胞萎缩加剧,细胞碎片和悬浮细胞明显增多,吖啶橙染色,可以观察到自噬液泡。FCM分析显示 随着苦参碱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升高,浓度为0.8~1.6 g/L的苦参碱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加。同时,1.6 g/L苦 参碱和LY294002(10 nmol/L)组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自噬相关轻链蛋白3B(LC 3B)表 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 凋亡,苦参碱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肺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3.
李玉云 《吉林医学》2010,31(15):2325-232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CT增强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或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谨慎有序的心理护理干预,保障了CT增强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表达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法检测17例初诊AA患者和20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初诊AA患者PBMC中T-bet表达和血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bet和IFN-γ表达的增高在AA的免疫病理学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血浆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及补肾生血方对其影响。方法选择CAA患者56例以补肾生血方为主治疗2个疗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CAA患者血浆TSH、T3、T4,ACTH、COR水平。结果治疗后外周血象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AA患者血浆T3、T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SH、ACTH、CO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AA缓解后T3、T4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CAA患者血浆TSH、ACTH、COR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CAA患者体内存在内分泌失调;补肾生血方对CAA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6.
为使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掌握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对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的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极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哈蟆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制备成微球的工艺。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哈蟆油低剂量组(0.1 g·kg-1)、哈蟆油中剂量组(0.4 g·kg-1)和哈蟆油高剂量组(1.0 g·kg-1),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ELISA法测定脾T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以喷雾干燥法制备哈蟆油微球,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进风温度、出风温度、物料比、进料速度,以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哈蟆油微球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哈蟆油低剂量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水平明显降低(P<0.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中IL-2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哈蟆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中IL-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01)。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最佳工艺为A3B1C1D1,即物料比1∶3、进风温度130℃、出风温度100℃、进料速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对139例血栓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脑梗死患者51例)和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7例健康者的血小板GPIbd基因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CI组)和冠心病组(CHD组)VNTR多态性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GPIb仅基因VNTR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而BC基因型可能是其重要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化痔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槐米、茜草、枳壳、三七进行定性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芦丁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42∶58,V/V),检测波长为257 nm。结果:TLC图中能清晰地鉴别出槐米、茜草、枳壳、三七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芦丁的质量浓度在10.086504.28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9%,RSD=0.45%(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控制化痔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0.
急性白血病(A L )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常以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其中出血是AL常见的临床症状,常伴有止凝血异常。尤其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L )最为凶险,极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AL 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可能与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数量和质量、感染、白血病细胞表达的促凝和抗凝物质、纤溶物质及炎性因子等等因素有关[2]。这些因素能导致止凝血与抗凝血功能平衡发生紊乱,致使白血病患者常常合并出血、血栓、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是DIC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A L并发血栓性疾病的病例越来越多[3-4]。故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点。现已证实,血栓性疾病发生前均存在血栓前状态(PTS)。如果能及时发现 AL 已存在PTS ,则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起关键作用。选择合适的止凝血指标进行监测,对防治 AL 止凝血功能紊乱取得缓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