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120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4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102.
103.
作者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家兔离体心肌自溶的早期改变进行了研究。自溶30~60min,PAS,PPr和分枝酶呈阴性;SDH,GDH,NADPHD,ATPase和CCO对自溶的抵抗力较强,240~480min,活性略有降低;MAO,ACP和ANAE活性在自溶480min时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SDH,GDH,NADPHD,ATPasc和CCO可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结肠息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接收的97例疑似为小儿结肠息肉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和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97例儿童中共有72例患儿确诊为结肠息肉,高频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2%。高频超声检出的单发结肠息肉、多发结肠息肉与结肠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检查下的结肠息肉直径与结肠镜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结肠息肉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检查,能有效明确患儿的息肉情况,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5.
蕨麻正丁醇提取部位对小鼠急性缺血心肌caspase-9/3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蕨麻正丁醇提取部位(NP)对垂体后叶素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3(caspase-9/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模型组、复方丹参组和NP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各组连续灌胃NP浸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物25 d,于末次给药1 h后用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 U/kg)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监测制模前后心电图Ⅱ导联J点变化;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9/3的mRNA表达.结果 复方丹参组和NP高、中、低剂量组缺血所致心电图J点的上移均较缺血模型组显著降低((0.100±0.055)、(0.105±0.038)、(0.111±0.034)、(0.145±0.016)mV比(0.223±0.043)mV,P均<0.01],复方丹参组及NP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缺血损伤小鼠血清LDH活性((4 277.160±878.327)、(2 650.129±917.367)、(4 752.069±765.974)U/L比(5 769.319±826.513)U/L,P均<0.01].复方丹参组和NP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心肌caspase-9 mRNA表达均较缺血模型组显著下调(0.461±0.103、0.227±0.056、0.435±0.089、0.876±0.094比1.341±0.102,P均<0.01);正常对照组、复方丹参组及NP高剂量组小鼠心肌caspase-3 mRNA表达呈阴性,而缺血模型组及NP中、低剂量组表达明显.结论 NP具有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葛根素体外影响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β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观察葛根素对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雌激素受体β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雌激素比较,分析葛根素对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以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以雌二醇1×10-6mol/L处理为阳性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葛根素干预组分为1×10-6,1×10-5,1×10-4mol/L3个浓度组。①小鼠怀孕16d时取出胚胎,剔除雌性胎鼠前肢肌肉和软组织,剥离出尺骨,做为实验靶器官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和雌二醇作用48h后,测量长骨总长和骨干长。每组培养长骨8根,重复3次。②长骨固定、脱钙后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定位,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雌性胎鼠长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长骨经葛根素和经雌二醇处理48h后,葛根素1×10-4,1×10-5mol/L组及阳性对照组骨总长及骨干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97±0.12),(1.51±0.07);(3.79±0.06),(1.40±0.03);(4.05±0.1),(1.62±0.05);(3.43±0.05,1.24±0.04)mm;P<0.01],葛根素10-6mol/L组仅骨总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6±0.06)mm,P<0.05];葛根素1×10-4mol/L的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5,1×10-6mol/L组作用弱于阳性对照组(P<0.01)。②空白对照组骺板静止区和肥大区雌激素受体β蛋白几乎不表达,仅增殖区有较弱表达。经葛根素和1×10-6mol/L雌二醇作用后,增殖区表达明显增强,肥大区和静止区软骨细胞也都出现雌激素受体β蛋白的阳性表达。葛根素1×10-6,1×10-5,1×10-4mol/L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均小于阳性对照组[29.8±2.9,43.5±5.1,63.3±5.8,83.3±6.9,(819.78±164.53),(1175.76±188.73),(1585.15±198.93),(2036.12±384.23)μm2,P<0.01~0.05],作用明显弱于雌二醇,并表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葛根素在体外可促进软骨内成骨。同雌激素一样,葛根素也能够上调骺板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提示葛根素对软骨内成骨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上调雌激素受体β在骺板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7.
108.
络合胃经上几处Ca2+对针刺足三里促进胃损伤小鼠胃排空率的影响郭义张艳军王秀云李灵芝徐汤苹苗文方天津中医学院(300193)张春煦南开大学(300071)关键词针刺疗法经络排空率以前在足阳胃经——胃运动相关的家兔模型上发现,络合足三里穴处Ca2+后... 相似文献
109.
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课题以往的研究已证实,葛根素在体外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促进骨生长,实验将进一步验证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评价其对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①实验材料:葛根素(Puerarin)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雌酚酮购自浙江仙居制药厂。大鼠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实验分5组: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0.01,0.1,1μmol/L葛根素组。由新生24h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调整成骨活细胞密度为0.9×107L-1,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组12个复孔,分别于第1,3,5天每组取3孔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第1,3,5天采用四唑盐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平均增殖率,采用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1μmol/L葛根素干预组与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第3,5天细胞增殖速度均加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经1μmol/L葛根素处理的第1,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0.1μmol/L葛根素处理第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经0.01μmol/L葛根素处理后第5天,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对骨形成的作用:①通过影响碱磷酸酶活性,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②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效应。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全均给予解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静脉点滴治疗。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受累,以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MP-IgM抗体滴度1∶80~1∶640,无明显季节规律,全年均有发病。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治疗期间未产生药物性器官功能损害及其他明显不良症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早期检测血MP-IgM抗体,以提高早期诊断率,用阿奇霉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