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37篇 |
内科学 | 56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164篇 |
综合类 | 304篇 |
预防医学 | 8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15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HLA配型及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 对6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供,受者HLA配型筛选,并按照美国国立器官分配中心(UNOS)制定的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按常规肾移植方法进行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 63例患者,44例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0例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经静脉滴注单克隆抗体OKT3,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切除移植肾;9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8例于术后2周至2个月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死亡2例;总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总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4.3%;按CREG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1例(17.5%),39例(61.9%)和13例(20.6%);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结论 致敏受者必须严格按照HLA配型及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的筛选,这对减少移植肾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腹腔乳糜漏二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乳糜漏临床不多见 ,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 1,男性 ,72岁。因胃窦部未分化腺癌、食管裂孔疝于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Billroth Ⅱ式结肠前吻合 )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第 7d出现腰背部疼痛 ,发热 ,腹部B型超声检查提示腹腔肝前区积液 ,X线胸片提示右膈肌抬高。考虑为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漏 ,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膈下约 10 0 0ml乳黄色液 ,探查胰包膜无异常发现 ,十二指肠残端及胃空肠吻合口无破漏。膈下及腹腔液检查乳糜定性阳性 ,拟诊为胃癌术后腹腔乳摩漏。术中于右膈下、十二指肠残端… 相似文献
23.
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察PRA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517例中,术前PRA阴性者1336例,阳性者18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和阴性受者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34.8%、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R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1、3、5、8年存活率分别为94%、85%、73%和63%,术前PRA阴性受者相应为96%、87%、72%和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及移植6个月后PRA均为阴性的265例受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仅占19.6%,而术后PRA转为阳性的57例受者中,血清肌酐异常者高达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PRA阳性的53例受者中,有24例移植后PRA转为阴性,术后血清肌酐全部正常。结论术前筛查PRA可科学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体液致敏状态,为致敏患者选配合适供者;术后监测PRA可及时了解移植肾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4.
神经干细胞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0只。4周及8周后行损伤部位神经丝-200(NF-200)染色观察NSC在体内的分化情况,腓肠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反应和核黄逆行示踪观察轴浆运输的恢复情况。结果:(1)4周时D组和C组移植部位可见少量NF-200阳性标记的神经元.8周时数量明显增多,D组多于C组;4周及8周时A、B组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标记的神经元。(2)4周时.A、B组胆碱酯酶染色示运动终板均出现退变,终板染色变浅;8周时A组终板明显退变,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甚至终板消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B组终板退变程度轻于A组,着色淡,轮廓欠清晰,周边呈浅棕红色淡染,但未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C、D组4周时终板边缘发生皱缩,呈颗粒样改变,无明显染色缺失;8周时C组较4周时变化不明显,D组受损终板皱缩明显好转,颗粒样改变消失。(3)4周时,B、C、D组核黄染色的神经元散在位于脊髓的前、后、侧角,其中D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大于B、C组,C组又稍强于B;8周时B、C、D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增多.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仍是D组〉C组〉B组;A组4周及8周时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染色的神经元。结论:联合移植NSC和PAS(2:1)能更好地修复损伤脊髓的轴浆运输功能并能较好地防治其后肢肌肉运动终板的溃变。 相似文献
25.
目的将可吸收材料聚-D,L-乳酸(PDLLA)制成腰椎间融合器,通过临床应用研究,观察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为进一步加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将可吸收腰椎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疾病患者的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术后随访6月,行VAS评分、JOA评分、X线及CT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局部反应、并发症、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可吸收椎间融合器(Lumbar Absorbable Design Fu-sion Cage LADFC)的降解情况,评估腰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月,术后无明显局部反应;植骨融合率3个月为92.3%,6个月为100%;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CT值术后1周与术后3月及与术后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JOA评分结果均显示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临床评估良好。结论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对植骨融合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能够逐步降解、吸收,被骨组织替代,但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矫形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支撑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矫形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支撑治疗腰椎结核43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2000年的脊髓损伤分级方法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或者CT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及随访期内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变化情况。[结果]41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3个月)。所有病人都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7个月;神经功能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3°,丢失1.4°;椎体高度平均恢复10.2mm,平均丢失2.4mm;随访期内结核无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支撑是治疗腰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将导管气管腔开口分别置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和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塑形方法在插管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择期胸外科手术并需进行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根据气管导管塑形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U组和T组,患者使用的双腔气管导管均沿视可尼喉镜镜杆塑形,T组塑性后导管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 U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全麻诱导后,采用塑形后的导管在视可尼喉镜引导下插管,记录患者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插管错位、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总时间及是否有口唇和牙齿损伤,评估术后1 h及24 h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68例。U组患者视可尼插管操作时间少于T组[(35.1±6.1) s vs. 39.6±11.8) s, P=0.007],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6% vs. 88.2%, P=0.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插管阻力评分更低;T组支气管插管错位的例数少于U组(4 vs. 13, P=0.020),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更短[(44.1±20.9) s vs. (53.6±29.2) s, P=0.032];两组患者插管总时间以及两组口唇、牙齿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声音嘶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术后1 h时U组均低于T组;而在咽喉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术后1 h和24 h时U组均低于T组。结论: 使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将导管沿视可尼镜杆塑形,使其气管腔开口位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能够节省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并减少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这种塑形方法会增加支气管插管错位的发生率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导管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郴州市杨家坪郴州博雅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320例COPD患者采集痰液标本,使用CANDIFAST真菌二合一检测试剂进行真菌的培养和分离鉴定,并进行耐药性检验.结果 320例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36例,发生率11.25%,其中白色念珠菌22例(61.11%),光滑念珠菌5例(13.89%),热带念珠菌3例(8.33%),酵母样真菌3例(8.33%),克柔念珠菌2例(5.56%),曲霉菌1例(2.78%).药敏试验可见,各药耐药性两性霉素B 2.77%,伊曲康唑13.89%,氟胞嘧啶25.0%,氟康唑38.89%,酮康唑38.89%.结论 COPD继发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以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等抗真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9.
李春霞曲才杰李民尉莉史同新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10):706-706
患者男,79岁,右侧鼻翼结节5月余。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鼻翼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结节,无自觉症状。3个月前出现规律性午后低热,体温平均37.6℃,伴纳差、偶有黑便,无腹泻、腹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 相似文献
3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培养的必需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探索在规培中引入导师制;探讨应用导师制培训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具体办法,包括导师遴选,明确导师职责,细化对住院医师的要求、培训内容及方式等。初步实践显示,导师制的应用有助于加强教师责任感、住院医师归属感、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