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背景 ]探讨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的防治措施 .[病例报告 ]5例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病人 ,均给予手术治疗 .术中见T形管周围窦道形成不良 3例 ,T形管窦道与胆总管前壁切口粘连处瓣状裂开 1例 ,T形管窦道与粘连壁层腹膜撕脱裂开 1例 .[讨论 ]T形管拔出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主要发生原因为T形管周围窦道形成不良  相似文献   
13.
姚硕  李林虎 《吉林医学》2010,(34):6199-6201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临床表现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结果:本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效果满意,无1例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表现为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治疗上首先行非手术治疗,该方法安全、有效,避免了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50例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切缘组织及术前外周血中PGE2含量.[结果]直肠癌组织PGE2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切缘组织,分别为(8.16±2.30),(1.58±0.19)ng/g;低分化直肠癌组织PGE2含量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分别为(8.98±2.24),(5.02±1.65)ng/g;外周血中PGE2含量与直肠癌组织PGE2含量呈正相关(r=0.872);肿瘤直径大于5cm与小于5cm的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PGE2含量间、低分化与高中分化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癌组织及外周血中PGE2含量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亦无相关性.[结论]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GE2含量增高,外周血PGE2含量亦随之增高,外周血PGE2水平与直肠癌组织释放的PGE2含量呈正比;测定外周血中PGE2含量可间接评估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与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是目前仅次于头孢菌素的第二大抗感染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系统疾病.尽管这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到中度且具有自限性,但某些罕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切.临床医师在选择使用氟喹诺酮时务必谨慎,对其益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综合权衡,以尽量避免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有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三种最常用品种)的最新研究资料,对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相关的各种风险进行较全面的综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背景]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合理诊断措施.[病例报告]对1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损伤者为1例,降部损伤者为5例,横部损伤者为4例,升部损伤者为2例;8例存在复合伤,合并后腹血肿者为8例,肝破裂者为4例,胰腺挫伤者为2例,结肠破裂者为2例,右肾破裂者为1例.术后出现肠瘘者为2例,其中1例死亡.[讨论]B型超声波及CT检查有助于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并结合全面有序的十二指肠探查方法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7.
体外细胞培养是指将活体细胞从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繁殖的方法。从1907年实验胚胎学家R Harrison较完善地建立了体外活体组织的培养体系开始到现在细胞培养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建立“培养物银行”。从各类细胞系、培养  相似文献   
18.
[背景]探讨移动盲肠的治疗方法.[病例报告]根据临床症状将1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移动盲肠患者分为4个组,即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A组为35例,腹泻及便秘交替为主要症状的B组为38例,便秘为主要症状的C组为55例、以右下腹隐痛为主要症状的D组为15例.于术后1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C组患者不满意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讨论]手术治疗仍是移动盲肠有效的治疗手段,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临床症状是否与盲肠移动有关还需进一步论证,给实施手术治疗需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儿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0年7月某院普外科收治的318例小儿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手术治疗175例,其中3例术后切口感染,均经切口开放换药后治愈,1例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后残端瘘,保守治疗治愈,1例因急性出血性肠炎伴腹膜炎、肠坏死行肠切除术,术后因中毒性休克、脏器衰竭死亡;非手术治疗的患儿经积极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查体,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小儿急腹症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基础;及时手术是小儿急腹症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星形胞菌素(STS)在体外对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株GIST-T1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株GIST-T1,MTT法检测STS对GIST-T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STS呈剂量性抑制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袜GIST-T1的增殖;GIST-T1细胞株高水平表达VEGF,STS能显著降低GIST-T1细胞株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STS通过抑制PKC的活性,下调GIST-T1细胞株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人胃肠道间质瘤株GIST-T1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