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HLA class Ⅰ restricte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epitopes for human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Methods By using 3 epitope prediction databases which including MHC binder ( BIMAS and SYFPEITHI databases) and proteasome cutting site ( PAProC databases), the epitopes of PCNA were predicted by analyzing several parameters and methods. Result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we have obtained two possible HLA-A0201 restricted CTL epitopes SMSAD-VPLV (228-236, score 447 633. 595 ) and LINEACWDI ( 22-28, score 127 966.779);two HLA-A24 re-stricted CTL epitopos DYEMKLMDL ( 113-121, score 563 994.9 ) and EFARICRDL ( 143-151, score 40 540.7);two HLA-A1101 restricted CTL epitopes LTSMSKILK (72-80, score 1334. 2680 ) and DVPLV-VEYK (232-240,score 736.9236). Conclusion The multi-parameter epitope prediction method is feasi-ble for cytotoxic T lymphocyte epitop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睾丸温升高机制。方法 对22例生育者、44例VC患者及17例原发无精症(PA)患者行远红外阴囊测温,结果 (1)VC患者双侧阴囊温度显著高于生育者(P〈0.01)。(2)精液正常VC患者阴囊温度无升高,精液异常VC患者阴囊温度显著高于精液正常VC患者。(3)PA患者与VC合并无精症患者的阴囊温度无显著差异。(4)单侧VC患者的双侧阴囊温度升高无差异,且温度升高与静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总结应用人工智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行普胸外科手术的基本经验,评价其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胸外科手术25例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结果 25例均成功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其中肺部手术10例,纵隔手术14例,食管手术1例.10例肺部手术平均耗时(241.00 +90.98) min,出血约(195.00±43.78) ml,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平均(305.00±28.38) ml;前纵隔胸腺来源肿物切除手术平均耗时(116.36±45.23) min,出血约(63.64±23.36)ml,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平均(123.64±69.93) ml.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者,患者皆顺利出院.结论 应用人工智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64.
目前肝移植技术不断提高, 但感染相关并发症仍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都有可能造成肝移植术后感染, 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移植因素、受体因素和供体因素等。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通常在术后2个月内发生, 其感染的优势菌群与院内感染的主要菌群、地域特点有关, 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预防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 围手术期48 h内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是直接影响受体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感染的控制宜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热缺血时间对移植肝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将54只受体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W0组,未经历热缺血)、热缺血10 min组(W10组)、热缺血20 min组(W20组),每组18只。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 d检测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及其细胞器,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C(Cyt 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移植术后1 d,各组大鼠ALT和AST水平急剧上升,与W0组相比,W10组和W20组的ALT和AST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术后3 d,各组大鼠ALT和AST水平均稍稍下降,与W0组相比,W10组和W20组的ALT和AST水平仍明显较高(均为P0.05)。术后7 d,各组大鼠ALT和AST水平均再次上升,与W0组相比,W10组和W20组的ALT和AST水平升高更显著(均为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细胞水肿程度逐渐加重,内质网扩张逐渐加重,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W20组尤为严重。术后1 d,3组大鼠肝组织中的AIF和Cyt C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7 d,与W0组比较,W10组和W20组的AIF与Cyt C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W20组的AIF与Cyt C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W10组(均为P0.05)。结论 DCD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肝细胞内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形态、及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均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6.
随着循证护理的发展,循证护理的观念与方法已经渗入护理教育的各个方面,本文探讨了循证护理对教师、学生学习以及教学模式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在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指出循证护理的运用将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7.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移植免疫反应并增加移植物抗原表达,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分析恒河猴肝移植后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血管袖套+胆道支撑管+动脉吻合法建立稳定的恒河猴肝移植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围手术期不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分别在移植后6,12,24和72h4个时间点分别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肝功指标变化,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Banff评分评定其移植排斥反应情况,并最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蛋白印迹分析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在移植后6h即开始增高,至12h时达到高峰,24-72h降低,并且实验组变化最明显。移植后6,12,24和72h4个时间点组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变化早于肝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的改变。提示肝移植后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变化,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心脏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正常的能量代谢。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能量代谢的变化是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病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能量代谢治疗为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心肌保护及改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对其临床和基础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目前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70.
李望  刚海菊  周小林  黄宇 《护理研究》2013,(25):2810-281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保健护理系是新加坡著名的全日制护士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基地,设立于1992年,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办学,引进了悉尼大学的课程模式,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护理人才,促进专科护理人才发展,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为课程目标,为新加坡各医疗机构及医疗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护士及护理人才,在新加坡享有较高的知名度[1]。该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