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对60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治愈,无复发。并发症:喉上神经损伤1例,低钙血症1例.无甲状腺危象及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发生。结论:良好的药物准备,正确的甲状腺残余量的估计,可减少甲亢危象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2.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年龄老化,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有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了63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3.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因素,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周围神经损伤186例186条,男146例,女40例;年龄10~67岁。尺神经32条,桡神经65条,正中神经根24条,坐骨神经19条,腓总神经18条,股神经9条,胫后神经11条,腋神经6条,肌皮神经2条。新鲜损伤I期缝合神经,缺损〉2.5cm的酌情行自体神经移植术。陈旧性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分别行神经缝合术、神经移植、神经松解术。116条全断神经,其中76条采用肉眼下外膜缝合;18条显微镜下外膜缝合或束间固定加外膜缝合;22条行自体神经移植:移植神经取自腓肠神经19条,上臂内侧皮神经3条。神经部分断裂挫伤16条,行束间移植10条,肌桥吻合移植6条。神经挫伤、瘢痕粘连54条,行肉眼下外膜松解39条,显微镜下外膜加束膜松解15条。结果:上肢神经损伤中桡神经损伤修复优良率79.2%,尺神经优良率30.76%。下肢神经损伤中胫神经及股神经修复优良率83.1%和71.4%,腓总神经和坐骨神经优良率50%和42.8%。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显微镜下外膜缝合能有效地预防神经挫伤引起的瘢痕粘连,当神经缺失〉2.5cm行自体神经移植术有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34.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外置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力学分析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锁定钢板外置手术的23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所有病例采取急诊清创缝合、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术.所有病例至少在随访时钢板已拆除1年.同时对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进行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探究钢板与胫腓骨不同距离下整体结构稳定性.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拆除钢板时间6.3个月,其中由于血运严重破坏造成延迟愈合4例,不愈合1例(经骨折断端清理联合内固定已治愈).经过有限元生物力学评估,相同外力作用下骨折间隙随钢钉跨度增大有增加趋势,整体刚度有下降趋势.应力集中现象主要存在于钢钉根部,且随着钢钉跨度增大有加剧趋势.结论 锁定钢板外置可以对骨折段进行有效固定,能够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缩短愈合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骨髓炎发病率,为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