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  相似文献   
362.
晚期颅面骨缺损大多是由于外伤骨折或脑部手术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部及眶周部骨组织的缺损及凹陷畸形。为了改善外形及保护脑组织,手术修复成为1种重要手段。手术修复过程中,移植体的选择对于手术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临床上经常应用的移植体有自体骨(肋、髂骨等)、异体骨、人工骨(羟基磷灰石等)及代用品(硅胶等)[1] 。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收治外伤后导致颅面部骨缺损凹陷畸形患者11例,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填充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6例,年龄18~42岁。畸形…  相似文献   
363.
肌蒂—脊髓移植术治疗胸腰段脊髓外伤性全瘫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一种自行设计的带小血管神经束的骶棘肌蒂—脊髓移植术,用于治疗胸腰段外伤性全瘫的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肌蒂—脊髓移植术组显出明显的优越效果,有效率为7/8。  相似文献   
364.
回顾性分析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自1996年6月~1997年5月收治156例颈部瘢痕挛缩,根据传统分类法分为Ⅰ、Ⅱ、Ⅲ、Ⅳ度,分别采用Z成形术、皮片移植、轴型皮瓣等7种手术方法,其中颈胸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18例,肩胸皮瓣4例,扩张后皮瓣2例,超长下斜方肌皮瓣2例。25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颈胸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远端因加压包扎不当而部分坏死,皮片移植术后6例边缘及颈前活动部位皮肤小片状坏死,余均成活。根据颈部瘢痕的性质、畸形分度、组织缺损范围及深度,周围正常皮肤残存利用及松弛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修复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65.
颈部瘢痕挛缩的整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66.
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因色素痣、血管瘤、瘢痕、基底细胞癌、鳞癌等病变切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3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外观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可靠、转移灵活、切口瘢痕与鼻唇沟方向一致、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术区平整等优点。是修复颜面部美容效果要求较高部位皮肤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7.
目的 探讨羟考酮预处理对老龄脑缺血-再灌注(CIR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SD老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在缺血前10 min经颈内静脉注射0.25和0.50 mg·kg-1羟考酮,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0.9%NaCl,对照组注射等量0.9%NaCl进行假手术。再灌注24 h后,根据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标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羟考酮预处理对老龄CIRI大鼠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程度、脑组织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高剂量实验组大鼠Longa评分分别为0、(2.29±0.15)和(1.52±0.14)分,脑含水率分别为(74.23±1.34)%、(83.46±1.39)%和(76.31±1.21)%,脑梗死体积分别为0、(41.45±2.11)%和(19.51±1.16)%,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8.48±2.14)、(120.57...  相似文献   
36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一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的改进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其皮瓣系列改进设计:(1)皮瓣回流静脉干高压时予以结扎小隐静脉干,或与受区静脉吻合;(2)对供瓣区超过小腿中上1/3部位时,行皮瓣延迟8—14天;(3)行腓肠神经干、支与受区神经支吻按,重建皮瓣感觉;(4)设计低位旋转点(约外踝尖上3e111)皮神经皮瓣;(5)切取携带部分薄层腓肠肌肉的皮瓣。几种方法常同时应用。结果自2000年9月~2007年12月,本组临床应用42例,除极少数例皮瓣远端约有1—2cm宽的不同程度坏死外,余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2年,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改进后的腓肠神经一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可较好地修复大多数小腿难治性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69.
目的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前后多重耐药菌的变迁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2月31日整体搬迁前后,即2015年-2016年搬迁前与2017年-2020年搬迁后院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与医院感染变化情况。结果 共计送检合格标本83 634份,检出病原菌8 945株,检出率为10.70%,不同年份病原菌检出率有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8.722,P=0.003);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1 551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7.34%,不同年份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有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11.140,P=0.001);搬迁前的病原菌检出率低于搬迁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4%vs. 11.08%;χ2=35.408,P<0.001),搬迁前后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2%vs. 17.66%;χ2=2.050,P=0.152)。2015年-2020年间,痰+咽拭子(χ2...  相似文献   
370.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角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前跖底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缺损部位为皮瓣头端设计角形穿支筋膜皮瓣,弓形侧及凹陷侧均应切开深筋膜,并携带跖腱膜,将其旋转推进覆盖创面,皮瓣内尽可能包含2~3个穿支血管,必要时可结扎源血管(足底外侧动脉或足底内侧动脉),以利于增加皮瓣旋转推进距离.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设计应用角形穿支皮瓣修复7例足底皮肤缺损,缺损范围约1.5 cm×2.0 cm~4.0 cm×5.0cm,皮瓣切取面积为7 cm×3 cm~13 cm× 7 cm.结果 术后6例角形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另1例皮瓣远端出现裂开坏死,残留小创面经换药、二期全层皮片移植愈合.供、受区伤口愈合良好,经3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 应用足底角形穿支皮瓣,供区缺损无需切取皮片移植,由足底同源性厚实坚韧皮肤修复,是修复足底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优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