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乳腺癌手术或放疗后继发的胸部深度创面 ,常常因创面基底血供较差及受累组织迟发性坏死而难以自愈 ,简单的植皮术也因血运不良而皮片难以成活。我们采用了邻近轴型皮瓣转位一期修复此类创面的方法 ,自 1994年 10月~ 1998年 12月临床治疗病人 11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39~ 67岁 ,平均 52岁。胸部病灶位于左侧 6例 ,右侧 5例 ,组织缺损大小 5 5cm× 3 0cm~ 11 0cm× 6 5cm ,平均 8 5cm× 5 0cm。创面基部及周缘血供均较差 ,其中 8例胸壁创面伴有肋骨外露 ;因…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瘢痕微血管构筑在瘢痕形成、发展及临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显示微血管,按瘢痕的周边区和中央区划分,进行微血管的定量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法后血管呈棕黄色,切片背景清晰,增生性瘢痕周边区血管密度高于中央区血管密度;增生性瘢痕血管密度高于萎缩性瘢痕,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瘢痕交界处为较幼稚瘢痕,血管最为丰富,能代表整个瘢痕的生物学行为.我们认为:可把此区作为研究瘢痕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索辅助结膜面入路在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技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辅助结膜面入路(2021年1至12月)或角膜保护板(2020年1至12月)实施的CFS技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辅助结膜面入路和采用角膜保护板实施手术的患者分别定义为Ⅰ组和Ⅱ组。分别统计2组的手术总时长、暴露CFS所需时间、术后消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进行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3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 其中Ⅰ组25例, 男3例, 女22例, 共计47只眼, 年龄(55.1±10.0)岁, 上睑下垂量为(5.9±0.9) mm;Ⅱ组18例, 男4例, 女14例, 共计34只眼, 年龄(49.9±12.7)岁, 上睑下垂量为(5.5±1.2) mm。2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及上睑下垂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暴露CFS所需时间[(15.6±2.8) min vs. (27.3±5.3) min]和手术总时长[(2...  相似文献   
154.
背景:移植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心脏功能。但有些学者认为干细胞移植会加重梗死心肌的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不全,从而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变化,评价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06-06/2007-06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完成。 对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干细胞移植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3.7±10.2)岁;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3±11.5)岁。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0名,女10名,平均年龄(62.4±10.7)岁。 方法: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后7~10 d行干细胞移植术,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未行干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术后1,3,6月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的变化。 结果:随访6个月中,干细胞移植组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炎性因子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3,6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均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术后1,3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均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术后1,3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E-选择素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说明干细胞移植组下降更为显著。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较安全,不会加重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相反可能会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为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移植修复足跟后深层组织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5具(1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防腐标本,解剖观测腓骨肌腱鞘筋膜及相邻脂肪筋膜血供的来源,测垦其血管管径及其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②8具(16侧)全身动脉灌注氧化铅一明胶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下肢筋膜层组织,并取下拍摄X线片,观察腓骨肌腱鞘筋膜层与相邻脂肪筋膜层之间的血供及交通吻合情况.③将2具(4侧)下肢标本构建血管铸型图,直观地了解瓣区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情况.并于临床应用了8例.结果 根据腓骨肌腱鞘的长度范围,重点观察了自外踝尖下4 cm至外踝尖上14 cm区域内腓骨肌腱鞘筋膜与相邻脂肪筋膜较为粗大的供血血管,联合筋膜瓣血供呈多源性分布:外踝尖上下4 cm瓣区主要有跟外侧动脉恒定发出3.7(2~5)支,外径(0.5±0.2)mm;外踝后动脉发出1.5(1~2)支,外径(0.6±0.2)mm;腓动脉穿支降支发出2.5(2~3)支,外径(0.5±0.2)mm.外踝尖4 cm以上腓骨肌腱鞘及相邻脂肪筋膜主要由腓动脉发出肌间隔支发出1.7(1~3)支,外径(1.0±0.2)mm以及腓动脉穿支升支的细小分支营养.以上各动脉支在腱周组织内恒定吻合,并发出多数细小分支构筑筋膜层丰富血管网.临床应用的8例术后转移筋膜瓣、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个月至2年,供、受区愈合良好,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 可以上述血管之一为蒂,设计切取近端蒂携带腓骨肌腱鞘、滑筋膜瓣或逆行远端蒂携带脂肪筋膜、肌腱鞘筋膜瓣,联合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跟后难愈性中小面积缺损.  相似文献   
156.
改进的薄型阴股沟皮瓣再造阴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改进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转移阴道成形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传统的阴股沟皮瓣改进设计为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应用于阴道成形。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4cm×7cm,13例皮瓣Ⅰ期成活,2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或表皮糜烂,经换药后痊愈。临床随访6个月~3年,阴道宽松度为2指,深均在10cm以上,无阴道狭窄,皮瓣感觉功能好,外阴形态自然,形成近似正常的阴道外口,已婚者性生活均较满意。结论:改进的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血运可靠,应用于阴道再造时克服了以往蒂短张力大的不足,移转更方便,避免了阴道成形后皮瓣向外移位的发生,阴道外口形态更满意,保留近似正常的皱襞形态,是阴道再造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连续负荷量新活素辅治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连续负荷量新活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量新活素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比较其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BNP和CA12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检查LVEDV、LVESV和LVEF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DV和LVESV均降低,LVEF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等级下调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负荷量新活素辅治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和CA125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分析连续负荷量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与血清脑钠肽(BNP)、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给予连续负荷量新活素治疗。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治疗结束后血清 BNP、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 BNP、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24、48和72h 的短期疗效与治疗前的 BNP 水平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7、-0.102、-0.293;与治疗前的 CA125水平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7、-0.234、-0.382。结论采用连续负荷量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可降低血清 BNP、CA125水平,且治疗的短期疗效与 BNP 和 CA125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9.
随着部队编制体制的不断调整,文职护士成为了每个部队医院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她们在Ft常的护理及卫勤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部队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未来她们将成为卫勤保障的主力军。由于卫勤保障任务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广泛性等特点,它不但在战救技术、装备器材、装备制度上严格要求,对每一位卫勤保障人员的本职能力以及军事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卫勤训练中对文职护士综合素质的要求,是确保卫勤保障任务圆满完成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满足面部的凹陷,因此面部填充术应运而生,即利用透明质酸、自体脂肪、胶原蛋白、生物合成高分子、羟基磷灰石等材料填充面部凹陷[1-2],满足求美者的需求,增加他们的自信。但随着面部注射填充手术的流行,它的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如:眼动脉栓塞(Ophthalmic artery occlusion,OAO)、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大脑中动脉栓塞等[3-5]。又因为缺乏有效、积极的防治措施,这些并发症大都造成患者永久失明、偏瘫,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少量文献报道[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