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氨基肽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氨基肽酶中的一种酶(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作为临床肝胆疾病的诊断指标并探讨氨基肽酶的临床意义,以便于系统探讨此类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亮氨酰对硝基苯胺为底物,在405 nm下进行连续监测并对健康体检者及患者标本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至少为0-180 U.L-1,批内不精密度为2.9%,批间不精密度为5.6%;适用于各种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亮氨酰氨基肽酶的最适条件:选用浓度为125 mmol.L-1的Tris-Hcl缓冲液,最适pH为7.2,温度取37℃,得出在此实验条件下的米氏常数Km为0.15 mmol.L-1,亮氨酰对硝基苯胺浓度取6.0 mmol.L-1,取健康体检者血清157例(男81例,女76例),测得x—±s为35.7 U.L-1+8.2 U.L-1,建立了适合于临床应用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方法和参考值。结论本法是检测肝胆疾病的可靠、稳定、快速的方法之一,对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一定的作用;氨基肽酶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指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骨髓无异常细胞浸润和网状纤维增多,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依据其发病急缓、病情轻重及骨髓受损程度等情况,临床分为急性再障、慢性再障,依其发病分为先天性再障、后天获得性再障,其中获得性再障依其有无病因而分为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国内的再障发病率7.4/106,急性再障为1.4/106,慢性再障为6.0/106.慢性再障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虚”、“髓劳”等范畴.其病机多为在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药物毒邪等因素的作用下,伤及脏腑阴阳,尤其是肝脾肾及骨髓,因肝主藏血、脾乃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及主统血、肾主藏精生髓,血之化生、运输储藏均有赖于肝脾肾与骨髓的正常运行,若其失调,则导致临床“虚劳血虚”之象.正如《内经》所云“精气内夺则积虚成损,积损成劳”.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狼疮性肾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疗程均为9个月。用药前常规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系列(肝、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肌酶),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补体C4]。用药半个月后复查以上指标,此后每1个月测1次以上指标。结果治疗组的血浆白蛋白、补体C3、C4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总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ANA阳性率、抗ds-DNA抗体阳性率治疗后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74.
肝硬化腹水通常是在慢性肝病肝损伤基础上出现的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表现的疾病,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轻重不等的低钠血症,而低钠程度可能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临床工作中发现低钠血症对老年肝硬化患者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这可能与其年龄大、各种脏器生理功能衰退、出现电解质紊乱时自身代偿调节能力差有关,但尚缺乏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求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钠严重程度与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转归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与单纯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7月共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113例,其中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38例,单纯重症肌无力患者7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胸腺的治疗手段,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的有效率为71.1%,单纯重症肌无力组的有效率为86.7%,优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术后有15例(39.5%)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有3例(7.9%)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出现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单纯重症肌无力组有6例(8%)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有5例(6.7%)出现肺部并发症。结论单纯重症肌无力手术后的近期疗效优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发生肌无力发生危象的概率比单纯重症肌无力大。  相似文献   
76.
溃疡Ⅰ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溃疡Ⅰ号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30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1例.治疗组采用溃疡I号治疗;对照组用三联疗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5.3%,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拉伸刺激下力生长因子(mechano-growth factor,MGF)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 方法 对成骨细胞施加周期性动态拉伸刺激,并对MGF的表达做蛋白免疫印记和细胞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 蛋白免疫印记分析显示,周期性拉伸刺激会使成骨细胞中MGF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加载12 h对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蛋白质水平提高了4倍,随后急剧降低.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发现,MGF较为集中地分布在细胞核. 结论 拉伸刺激下,MGF在成骨细胞中出现一个短暂的表达高峰,这可能与拉伸所致的细胞损伤有关.MGF集中分布在细胞核,提示MGF含核定位信号,使得该因子参与其他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索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置入胃管的优选方法。方法将75例急性脑卒中瘫痪行鼻饲置入胃管患者按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健侧卧位并健侧鼻孔置入胃管法,观察组采取侧斜卧位健侧鼻孔在上经健侧鼻孔捻转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成功置入胃管耗时、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置入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成功置入胃管耗时、置入时并发症发生率除黏膜出血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侧斜卧位并健侧鼻孔在上捻转胃管置入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入耗时,降低置入并发症发生率,是急性脑卒中瘫痪患者优选的胃管置入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98例行IVCF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8例患者IVCF均一次性置人成功,其中放置永久性滤器86例,临时性滤器12例.82例(83.7%)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个月,未出现肺栓塞(PE);3例(3.5%)放置永久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论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03~2005年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病例.结果 5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术后短肠综合征,出院后未访;1例术后死亡.结论 腹部手术史(37.5%)和肝硬化(25.0%)是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明确诱因;D二聚体(D-dimer)和磁共振成像(MRI)是有效的检查手段;坏死肠段切除术后严格抗凝、祛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