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4篇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究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取的9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最后要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急救之后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是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急救护理模式后的质量效果也是低于观察组,因此足以证明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面对临床中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会帮助患者加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农村家宴一起食物中毒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对某村民欧某家邻里聚餐后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参加聚餐者24人中有14例(58.3%)符合病例定义,2019年5月27日6:00至7:00发病的占28.6%;主要症状发生率:腹痛85.7%、腹泻和发热71.4%、呕吐64.3%、头痛50.0%、恶心42.9%;潜伏期3~23h;对进餐者进食的12种食物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显示,12种食物均无相关危险性,采集8份肛拭子检测出4份肠炎沙门菌(50.0%);综合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患者有共同进餐史,有类似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肠炎沙门菌交叉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建议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农村食品安全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大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染色质修饰蛋白1A(chromatin modifying protein 1A,CHMP1A)融合蛋白对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enoma,R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5、20 μg/ml 的PTD-CHMP1A(PTD-CHMP1A组)、5 μg/ml 的野生型CHMP1A(CHMP1A组)和PBS(PBS组)处理RCC细胞株A498和786-0。用MTT法检测PTD-CHMP1A对A498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检测PTD-CHMP1A对A498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PTD-CHMP1A对A498 和786-0 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将5×105个/ml 的A498 细胞注射于裸鼠体内,构建RCC移植瘤模型,观察20 μg 的PTD-CHMP1A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HMP1A和PBS组比较,1、5 和20 μg/ml 的PTD-CHMP1A 对A498 细胞的增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相关性;5 μg/ml 的PTDCHMP1A可有效抑制A498 细胞的迁移(P<0.01)、A498 和786-0 细胞的侵袭能力(均P<0.05),且抑制A498 细胞的侵袭能力呈剂量相关性。PTD-CHMP1A在体内可有效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结论:PTD-CHMP1A融合蛋白可以有效抑制R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体内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5.
【摘要】 目的 探索“微课”结合“Simbaby”的教学模式在新生儿本科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3级至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见习生共160人,分为A、B两组,其中男生各40人,女生各40人。A组为对照组(未开展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法;B组为实验组(开展后),采用微课+Simbaby的联合教学法。A组通过教师进行讲课和应用普通模具进行示范教学,然后学生进行模仿练习。B组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前的预习,而教师制作Simbaby模拟病例模型并进行讲解,之后学生对Simbaby模型进行体格检查并作出诊断及处理。最后,通过基础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 B组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40±9.40)和技能考试平均成绩(79.53±8.84)明显高于A组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4.86±9.50)和技能考试平均成绩(72.35±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并且有利于提高临床技能操作技能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P<0.05)。但在提高团队意识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课”结合“Simbaby”的教学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生儿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值得在新生儿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在合并低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中行陡峭轴角膜切口和颞侧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合并角膜散光≤0.50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60例(60眼)根据术中切口不同分成A、B两组。A组30例行陡峭轴切口,B组30例行颞侧角膜切口。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散光、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A组UCVA均优于B组(均为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A组UCVA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优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A组BCVA于术后1个月基本稳定。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低于B组(均为P<0.05)。A组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为(0.26±0.20)D,略低于术前的(0.32±0.13)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B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为(0.62±0.45)D,高于术前的(0.23±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 SIA为(1.28±0.63)D,高于B组的(0.7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S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术前角膜散光≤0.50 D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选择陡峭轴切口并不能矫正术前角膜散光,但能减小术后总角膜散光,且可以有效提高术后UCVA,术后效果优于颞侧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对比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78例喉癌患者手术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延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0.43±5.33)分,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88.63±5.23)分,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喉癌患者手术后进行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00例,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比较2组脑循环参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双侧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双侧VA、MCA、ACA的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 2组的血清NO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的血清ET-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能通过改善脑卒中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而调节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对中国首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疫情进行应急处置,评估发生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的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4月19日北京市房山区疾控中心对房山区某单位1例猕猴α疱疹病毒感染病例进行流调,收集临床资料、现场流调资料和实验室核酸测序检测信息,开展应急处置。结果 采样检测猴舍2件环境涂抹样本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核酸阳性,提示猕猴α疱疹病毒感染死亡病例调查感染来源于饲养猴,为日常职业暴露可能性大。强化监测排查中未出现续发病例。结论 北京市发生了中国首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疫情,在饲养猴舍日常生活环境中检测出猕猴α疱疹病毒,饲养猴职业暴露为主要风险来源。应加强农业农村、卫生、动物疫病防治等部门联防联控,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提高职业人群防护能力,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新发传染病。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干扰素-α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