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目的 评价新型靶向性光敏剂Ⅰ(PSⅠ)对喉癌Hep-2细胞的靶向性和光动力活性。方法 采用bleaching实验评价PSⅠ的稳定性; 荧光测定法观察Hep-2细胞对PSⅠ的摄取能力;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SⅠ浓度、光照剂量及光照时间点对Hep-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在光照50 min后,PSⅠ的吸光度(A)值仅降低了11 %,表明其稳定性可满足光动力治疗的需要;Hep-2细胞对PSⅠ的摄取随PSⅠ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叶酸的存在可明显抑制Hep-2细胞对PSⅠ的摄取(t值分别为5.96,4.89,均P<0.01);MTT实验结果表明Hep-2细胞的存活率与PSⅠ浓度和光照剂量呈负相关(r=-0.763,P=0.017; r=-0.946,P=0.001)。当PSⅠ浓度为14 μmol/L、光照剂量为18 J/cm2时,Hep-2细胞的存活率仅为34 %,而在无光照时即使光敏剂浓度升至110 μmol/L,Hep-2细胞的存活率仍为100 %;给予PSⅠ 24 h后再进行光动力治疗(PDT)可有效地抑制Hep-2细胞的生长,其存活率只有32 %。结论 PSⅠ拥有满意的光稳定性和低的暗毒性,对Hep-2细胞有很好的靶向性和光动力活性。  相似文献   
8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 ,简要综述近年来文献资料 ,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妊娠并发症 ,由多种因素引起 ,其发病不仅与血管内皮机能障碍、滋养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还和遗传、免疫炎症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3.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睾丸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照后大鼠睾丸病理形态变化特征。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8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以S波段功率密度分别为20 mW·cm-2、40mW·cm-2的HPM辐照实验组大鼠,辐照时间分别为1、5、10和20 min。于辐照后6 h取材,以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20 mW·cm-25 min组开始出现轻度炎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10 min组出现生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畸形精子增多;20 min组和40 mw·cm-21 min组可见大鼠睾丸部分曲细精管管腔断裂,生精细胞明显坏死脱落。上述改变随功率密度增加,照射时间延长而加重。40 mW·cm-2 5 min组部分曲细精管内几乎无细胞,损伤达坏死极限;电镜下超微结构发生轻度线粒体水肿和内质网扩张是从20 mW·cm-25 min组开始,10 min组可见精原细胞水肿变性,20 min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分层,断裂。精原细胞凋亡增多,线粒体呈空泡化。功率增高后的各组均可见部分间质细胞发生变性、凋亡和坏死崩解。对照组无改变。结论 高功率微波辐照可导致大鼠睾丸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当达到20 mW·cm-2 20 min或40mW·cm-21 min后,对大鼠睾丸组织细胞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优选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的醇提工艺。方法 运用单因素考察方法确定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提取次数;星点实验设计结合熵权法优选醇提工艺。结果 经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溶剂,提取3次,每次1 h,乙醇浓度为80%,综合评分为0.967 4。结论 优选后的提取方案综合评分达0.967 4,符合期望,经星点实验设计结合熵权法拟定的模型与验证实验基本相符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银花清咽纳米乳喷雾剂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甘草酸铵和丹皮酚的含量,对多批成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Diamons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为10μL。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评价10批次银花清咽纳米乳喷雾剂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SPSS 24.0、SMI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10批样品中出现3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样品共聚类为3类,对其来源进行确定,指认了绿原酸、木犀草苷、甘草酸铵、丹皮酚4种成分,这几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8~22.4,0.07~0.56,0.36~2.95,1.12~8.96μ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银花清咽纳米乳喷雾剂的综合评价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6.
8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胎盘组织基因表达的改变,确定与妊高征发病相关的基因,为研究妊高征的发病机理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2001年3月至2002年9月西安地区以剖官产终止妊娠的42例妊高征患者及22例正常产妇的产前、产后临床资料;收集胎盘组织,制作胎盘组织芯片;建立妊高征患者数据库。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建立妊高征胎盘组织cDNA消减文库i利用差异筛选技术筛选出妊高征胎盘高表达基因,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部分高表达基因。结果 建立了由42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和22例正常产妇组成的数据库;用66例胎盘组织制成150点的胎盘组织芯片。利用SSH和差异筛选共分离出103个阳性克隆,测序成功90个。测序结果显示90个cDNA片断与GenBank/EM-BL中36条已知功能基因有95%以上的同源性。结论 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基因表达发生较大变化;有必要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卵巢抑制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素、细胞角蛋白7以了解妊高征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88.
妊高征患者血清粘连蛋白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高征患者血清粘连蛋白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李东红杨梦庚苏勤罗亚宁赵莹王晓红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损伤是妊高征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基底膜中的粘连蛋白(laminin,Ln)可扩散入血,导致血清Ln增多。因此,血清Ln含量与...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Ⅰ诱导Hep-2细胞的光氧化行为。[方法]利用MTT法检测光敏剂Ⅰ对Hep-2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活性氧特异性探针H2DCFDA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观察Hep-2细胞中活性氧的生成;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渗漏检测观察Hep-2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结果]无光照时,光敏剂Ⅰ对Hep-2细胞的毒性为零,但光照后可明显抑制该细胞的生长,且其光毒性随光照剂量的增加而加强(r=-0.962,P=0.001)。光动力治疗后,细胞内DCFDA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在4h时达到高峰,随后又逐渐降低;细胞内SOD和GSH水平逐渐降低,3h后分别降低42.5%(P<0.01)和35.0%(P<0.01),而MDA含量却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3h后增加54%(P<0.01)。LDH的渗出与光照剂量呈正相关(r=0.966,P=0.007)。[结论]新型光敏剂Ⅰ可有效光诱导Hep-2细胞死亡,而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其光诱导Hep-2细胞死亡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价复合海绵及其载药后对兔肝、脾创面的局部止血性能.方法 采用复合交联、冷冻干燥得到复合海绵;将其浸入一定浓度的氨甲环酸中,冻干得载药复合海绵.在兔肝、脾损伤创面,分别敷用复合海绵和载药复合海绵,观察正常情况下和肝素抗凝后兔肝、脾创面的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并与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和壳聚糖海绵比较.结果 正常情况下,复合海绵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较明胶海绵组和壳聚糖海绵组缩短或减少(P<0.05,0.01);在肝素抗凝后,明胶海绵止血时间明显延长,而壳聚糖海绵和复合海绵的变化并不明显.载药复合海绵与复合海绵相比,在正常状态下止血性能有明显提高,但在凝血功能障碍时止血性能没有显著变化,且止血性能与载药量不呈线性关系.结论 复合海绵和载氨甲环酸复合海绵较明胶海绵止血性能明显提高,尤其是在凝血功能障碍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hemostatic efficacy of complex sponge and drug-loaded complex sponge on hepatic and splenic wounds in rabbits. Methods Complex sponge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cross-linking and lyophilization. Then, the sponge was immersed into the tranexamic acid solution and lyophilized to obtain the drug-loaded sponge. The complex sponge and drug-loaded complex sponge were respectively used on the hepatic and splenic wounds of rabbits to observe the bleeding time and blood loss under normal and liquemine anticoagulation respectively. The gelatin sponge and the chitosan sponge were used as controls. Results Under normal condition, the hemostatic time and blood loss of the complex sponge was de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e gelatin sponge ( P< 0. 01 ) and compared with the chitosan sponge ( P < 0. 05 ). Posterior to liquemine anticoagulation, the hemostatic time was in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gelatin sponge but showed no difference for the chitosan sponge and the complex sponge. Compared with complex sponge, the hemostatic efficacy of the tranexamic acid-loaded complex sponge was improved markedly for normal rabbits. While the hemostatic efficacy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for rabbits with coagulation disorders, when there was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mostatic efficacy and the content of tranexamic acid. Conclusions The hemostatic efficacy of the complex sponge and the drug-loaded complex sponge surpass obviously that of the gelatin sponge, especially for the rabbits with coagulation disor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