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2篇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方克(替加氟注射液)、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LV)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L-OHP 130 mg/m2静滴2 h,第1天;LV 100 mg/m2静滴2 h,第1~5天;方克800 mg/m2静滴3 h,第1~5天,每3周重复。结果总有效率为39.3%,中位生存期11.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5个月,PS评分恢复快。结论方克、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46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化疗,其中包括FOLFOX方案18例,XELOX方案25例,另有3例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观察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时间(OS)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46例患者中,RR及DCR分别为39.1%和80.4%,TTP和OS分别为7.0月和24.0月。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可以耐受,Ⅰ~Ⅱ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Ⅲ~Ⅳ度不良反应少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结论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方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值得在老年人群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3.
贝伐单抗作为首个FDA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但其疗效及预后相关的明确预测因子尚无定论?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难题,筛选贝伐单抗的优势人群,实现精准治疗,学者们在此领域进行了多方探索,本文就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估氢吗啡酮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腹部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具有腹部难治性癌痛并经氢吗啡酮PCA镇痛治疗的37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例资料。观察指标为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简明疼痛评估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7例患者采用氢吗啡酮PCA治疗4周后,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0例,轻度缓解3例。与PCA镇痛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NRS[(1.28±0.85)vs(6.64±0.97),P<0.01]和24 h爆发痛次数[(0.92±1.11)vs(5.94±1.89),P<0.01]均下降,生活质量BPI评分改善[(1.68±1.10)vs(6.55±1.53),P<0.05]。37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和头晕,采取相应措施对症处理后,均能明显缓解。结论氢吗啡酮PCA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腹部难治性癌痛可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5.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方案(简称DCF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他赛40mg/m^2,静脉滴入1h,d1、d8、d15;DDP20mg/m^2,静脉滴入,d1~d5;5-FU750mg/m^2用便携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d1~d^5;28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8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16倒,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52.08%。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68.18%(15/22),有2例CR;复治组有效率为38.46%(10/26),有1例C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和脱发。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白细胞减少占64.58%,Ⅲ~Ⅳ度占16.67%。结论:多西他赛联合DDP和5-FU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耐受好的特点,且初治者疗效优于复治者,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二线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研究为前瞻性Ⅰ/Ⅱ期临床研究,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研究入组经一线治疗失败且未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给予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研究分Ⅰ期和Ⅱ期两部分。Ⅰ期阶段, 伊立替康采用固定剂量(180 mg/m2静脉输注, 每2周重复), 安罗替尼进行剂量递增(8、10和12 mg每日1次口服, 连续2周停药1周, 每3周重复), 观察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 并确定Ⅱ期推荐剂量, 应用于Ⅱ期阶段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安罗替尼的最大耐受剂量和联合治疗的客观有效率(ORR)。结果 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 共纳入3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Ⅰ期阶段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 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Ⅱ期阶段安罗替尼的推荐剂量确定为12 mg/d。全组患者中30例可评估疗效, 部分缓解8例, 疾病稳定21例, 疾病进展1例;ORR为25.8%(8/31), 疾病控制率为93.5%(29/31)。中位随访时间29.5个月, 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9个月(95%CI:...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G308A多态性位点对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以"TNF-α-308、pol-ymorphism和colorectal cancer"作为检索词,检索2000-01-01-2011-09-01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所有相关文献,提取其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价该位点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最终筛选出9项关于该位点的研究,其中共包含了1 708例结直肠癌病例和1 754名对照。结果显示,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对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9,95%CI为0.94~3.78;各种基因模式的对比也无阳性结果,GA对比GG,OR=1.16,95%CI为0.84~1.59,AA/GA对比GG,OR=1.26,95%CI为0.90~1.77,AA对比GA/GG,OR=1.75,95%CI为0.94~3.23。人种与对照来源进行的亚组分析中,也未发现有阳性结果。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G308A多态性可能对结直肠癌易感性无影响。建议今后应纳入更多的研究证据来明确该多态性位点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235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3个月,其中早期复发145例(≤2年),晚期复发90例(>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淋巴结转移(P=0.007)、术后化疗(P=0.011)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3)、TNM分期(P<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胃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预后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